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6章 明察暗访(1 / 2)

年后,就是樊城的老百姓遵循着千百年不变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一群带着京城口音的人已经悄悄地走入了他们中间。

一个外地商贩打扮的人来到义村,轻轻拍打着一户村民的院门。

“谁呀”随着问话,一位老奶奶打开了院门,向外张望着。

“老人家,我打此路过,口渴了,想来讨口水喝。”商贩模样的人客气地说着。

“哦,外面天冷,快进屋吧,俺给你烧些热水。”

“那就叨扰老人家了。”商贩随着老人进了屋。

这个商贩为人随和,特爱说话。他见老人烧水,便走过来一边给老人帮忙,一边和老人闲聊。“大娘,这村子挺清静呀”

“嗨,年轻些的都上工去了,娃们都读书去了,就剩些老的在家里了。”

“哦上工读书”

“你是外地的吧俺们这里是义村,有王爷和凤小姐办的工厂,年轻人都去工厂里挣银子了。前不久,凤小姐开了义学,俺的孙子和孙女都去学堂了。”

“看来您这日子过得不错呀”老太太有点儿耳背,商贩只好贴在她耳边大声说着。

“嘿,说起这个,那都得托皇上的福,托王爷和凤小姐的福”

“哦老人家,您能不能跟我说说呀”

老太太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有个人愿意跟她磕牙、听她絮叨,当然乐意。

“你不知道,俺们这儿是义村,家家户户的男人不是伤就是病的,哎,这日子,难过呀。”老太太说着舀了一碗热水递给了商贩,“从前呐,是皇上和太子惦记着俺们,让王爷和世子给俺们送来了粮食。挨家挨户分上一点儿,再掺上些野菜、树皮,对付着能活下去。哎,可是这些年,年年打仗的,村里的人是越来越多,这粮食不够哇。”

“那-,现在呢”

“嘿,现在可好啦睿王爷和凤小姐在这里盖了工厂,俺那儿子和媳妇都在工厂里上工呢;孙子、孙女在学堂读书;你看俺这午饭都不用做了。”

“哦那是为什么呀还有,女人也上工女娃也上学堂”

老太太满脸的得意,“嗨,俺们这里就是这规矩,是凤小姐定下的。上工和上学的人都能白吃一顿午饭;女人和男人一样,凭本事挣银子;女娃也能象男娃一样读书,还练武呢。你要是出了俺们这个村,就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了。”

“哦,还真是,我走南闯北这么久,还真没见过这样的地方呢。”商贩想了想,半开玩笑地说道:“老人家,你们这里这么好,我都想来了。”

“那可不中,俺们这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

“哦那为什么呀”

“俺们这义村是皇上批的地界儿,只收留大禹的伤残军人和家眷,别人是不行的。你看村头儿有不少人在盖房子呢吧,那些都是新来的。”

“是这么回事。那您平日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呀”

“家里也没啥事儿,这不,俺喂了两头猪,等长肥了,直接给食堂送去,省事儿。”

“食堂是啥”

这位乔装改扮的拱卫司从三品指挥同知大人,跟老太太一通聊天儿之后,觉得脑袋晕乎乎的。想自己一个见过大世面的指挥同知,在皇上面前都露过脸儿,却让一个乡下老太太的满口新鲜词儿给侃晕了;还有,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白吃饭这回事呢,真的假的

指挥同知从老太太家出来后,去工厂那边转了转,隔着院墙,听到了里面“哒哒”的机器响声,还听到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他这张陌生的面孔一在厂房附近出现,就有不少村民上前来盘问,指挥同知只好先撤了,心里想着:得赶紧回去禀报给田公公,晚上最好和大内的高手再来一趟,看看那个老太太口里说的“缝得快”长啥模样。

同是这天,小李庄的李老汉家里,来了一个皮货商人,跟李老汉说想要高价收购他家养的羊。

李老汉听罢,连连地摆着手,“那可不成,俺们的羊都是基地的,不能卖给别人。”

“嗨,卖谁不是卖呀我比基地多给银子还不成吗”

“那也不成,俺们这羊都是先养,等赚了钱再还本的,那本钱都是凤小姐给垫上的。俺们这里的羊倌儿都是有交流和培训的。那富贵老汉就是这十里八村的总羊倌儿,还是俺给凤小姐介绍的呢。”李老汉带着几分得意的说道。

“我听说那个凤小姐,为了在你们这里开作坊,把良田都给占去了”

“哪个混蛋浑说的你告诉俺,俺找他说理去”李老汉瞪了眼。

“诶,诶,你别急呀,我这也是在道儿上听人说的。”

“哼,准是有那眼热俺们的人瞎嘚吧的。你去那加工厂看看,那个破盐碱地要是能种出庄稼来,成了良田,我这个李字就倒着写。”

“诶,你莫急,我就是那么随口一说,莫当真,莫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