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太医,你、你是说依依有喜啦我、我们有孩子啦”睿王萧璟的脸上满满都是惊喜。
“太医,您是说我有宝宝了”凤依依也因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而感到有些大脑缺氧。
梁太医看着两个惊喜激动的年轻人,捋着白胡子笑了,“王爷、王妃,下官号的脉是不会有错的,大致快两个月了。”
“啊”首先感到惊奇的是凤依依自己,她仔细地回想了一下,上个月的月事好象是没有来。当时她正忙着码头上的事情,以为是累着了,也就没往心里去,随后就把这件事丢在了脑后。
一直在一旁伺候的窦嬷嬷听了梁太医的话,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恭喜王爷、恭喜王妃太医呀,这可是王妃的头一胎,劳烦您再给王妃号号,这胎坐的稳不稳呀王妃的身子骨儿弱,这以后都要注意着些什么呀还有-”
没等窦嬷嬷说完,睿王已经直接把梁老太医又按回到了原来的椅子上,“对对对,太医,您再给依依号号,仔细号号。以后,依依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都要记下来,照此办理。哦,对了,彩月,快,快去取纸笔来。”
接着,他又牵起凤依依的小手,忐忑地问道:“依依,你有什么感觉吗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有什么”
“我、我挺好的,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凤依依用手抚着小腹,感到既幸福又紧张:那里竟然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一个有着萧璟和自己骨血的小生命,一个将两个人紧紧连在一起的小生命,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呀
看着凤依依的表情,萧璟也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手轻轻地放在了她的肚子上,感受着那个小生命的存在。一摸之下,萧璟神经兮兮地转头望着梁太医,兴奋地大叫着:“太医,我感觉到我儿子啦我感觉到我的儿子啦他在动呐”
凤依依望着萧璟那张象是发现了新大陆一般的笑脸,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这感觉也太灵敏了些吧连她自己都还没感觉到什么呢,孩子还不到两个月呢。
“哈哈哈”,梁太医笑得胡子都颤了起来,看着睿王和凤依依说道:“王爷,王妃,不用担心,下官会全力照顾王妃的。呃-,这女人坏胎呀,头三个月是最难的。王妃这些日子一定要多歇息,再不能这般操劳了。”
“是是是。”睿王和窦嬷嬷都忙不迭地点着头。
“下官给王妃开些保胎的方子,王妃按时服用。另外,还要注意饮食,红枣、枸杞”
从这一天起,凤依依便被睿王萧璟和窦嬷嬷、小莲等人合起伙儿来给禁足了。皇宫里的宁德太妃和皇后得知消息后都派了身边的嬷嬷来询问情况;樊城的姑姑和姑父、陇西的李嬷嬷也都来了书信。
“璟,我想去码头上看看。”
“不行,骑马去太危险,坐轿子去太颠动,我看你还是在床上躺着最保险。”
“嬷嬷,我想去铺子那边看看。”
“我的好王妃呀,梁太医可是一再嘱咐,女人怀孩子,这头三个月最是要紧。哪里也不能去,就在府里好好养着。”
“小莲,你家小姐我都快发霉长毛了,你陪我去街上逛逛可好”
“哎呀,王妃呀,不是奴婢不想陪您去,您瞧瞧,这一路上人多眼杂,要是万一冲撞了您肚子里的小王爷,那可怎么得了”
“启禀王妃,宁德太妃派冼嬷嬷来探望王妃了,还给王妃带来了贡品燕窝。”
“快请冼嬷嬷进来。”
冼嬷嬷进来请安后,向凤依依转告了宁德太妃的话,“王妃呀,太妃让老奴转告王妃,这女人怀孕是头等大事,千万要小心,若是落下毛病可就是一辈子的事了。这孕妇呀,不能吹着风、不能受了寒、不能”
“启禀王妃,皇后娘娘派邢嬷嬷来探望王妃了,还给王妃带来了贡品阿胶。”
“快请邢嬷嬷进来。”
邢嬷嬷进来请安后,向凤依依转告了皇后娘娘的话,“王妃呀,娘娘让老奴转告王妃,您这肚子里怀的可是王爷的嫡子,千万要小心,不能累着、不能惊着、不能”
就在凤依依在王府保胎的时候,从陇西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小荷生下了一个健康壮实的小女儿,母女平安。李嬷嬷、牛大柱和小荷对这头一个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说孩子能吃、能睡、哭声响亮,一看就是个有福的。
李嬷嬷在给凤依依长长的来信里,絮絮叨叨地嘱咐了许多:依依呀,嬷嬷不能伺候你和小王爷了,你自己可要多当心些呀女人怀孕最是辛苦,一定要多吃、要吃肉、要吃鸡蛋、要吃
凤鸾在得知凤依依怀孕后,一心想来京城照顾她,被凤依依好歹给劝住了。她心想:王府里监督我的人已经够多的了,若是姑姑再来,唉呀妈呀
在众人的齐心努力下,凤依依的小脸儿很快就圆了一圈儿,她非常怀疑,要是再这么养下去,自己会不会真的变成一头小猪,再生出一头小猪来。
自从知道凤依依怀了孕,为了不让她操心,梅云轩便带着凤玉蕊等人承担起了京城凤记的所有事务。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凤记的生意已经在京城打开了局面,赢得了声誉。
霓裳坊、好又多、华幔小筑、酣梦里已经相继在京城开设了分号;义村的军服厂也已经开工了,用缝纫机专门为京城守军生产军服;军人服务社里除了继续提供原有的洗衣、代写书信等服务项目,还增加了一些军人最常用的鞋、袜等的销售,这些都是凤记的制衣厂自产的,价格比外面便宜不少,很受军人们的欢迎。
码头上,已经盖起了一排排存储货物的仓库;客栈、酒肆也已经出具规模。义村已经建立了马车队,专门为来往的客商提供运输服务。
在廖老夫子的操办下,义学和职业学院也已经进入到了筹备阶段。义村的村民们听说要在村里办义学,纷纷前来询问。当大家得知来这里上学的孩子不但可以免费读书,还可以免费得到一顿午饭后,简直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还有“职业教育学院”,人们听说只要在职业学院里好好学本事,能通过一道道考核,将来就可以在凤记的铺面或者工厂、码头上找到一份差事。一时间,不光是义村的人,就连附近村庄的人也都跑来打听,自己的孩子能不能上这义学和职业教育学院。搞得廖老夫子整日被人围着,连上趟茅厕都能被人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