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97(1 / 2)

d他在忙着选址。

曾巩与范纯仁早早就挑选了几个地方,认为这些地方比较适合做学校。

比较奇怪的是,这几个地方,都是在闹市区,与应天书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这两个家伙画的地方忒大了些,虽然比不上暨行书院,却是应天书院这等书院的三四倍之多。

开封是什么地方,寸土寸金也不为过,这两个家伙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几个地方哪是钱财能买到的

最适合的地方,是金明池附近,区区上千亩的地盘,一半属于皇家,一小半属于北海郡王赵允弼,还有一些属于当朝的王公大臣。

这些人,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皇家的倒还罢了,未央的面子,还算好用,再说了,都是为大宋做贡献,皇帝也不会拦着。

北海郡王赵允弼那里也好说,这位老头虽然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是个老好人,只要价格合适,借口合适,也不是问题。

未央头疼的是最后那一块地,那是王张尧佐的地方,这位可不是好惹的,他有个侄女张氏,是赵祯的宠妃,册封为贵妃。

所以张尧佐根本不惧任何人,人家仕途畅通,先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和副使。提升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历迁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加官为龙图阁直学士,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假假的也够资格称为相公了。

前些日子,张尧佐还闹出了一番事情来。

冯京大家都知道,今年即将大考,冯京乡试第一,会试第一,再加上他一表人才,到了己未开考时,京城都哄传,此科状元必是冯京无疑。这边一传,那边惊动了张尧佐。他让人把冯倦到家,一见面就把一条金带披在冯京的身上,对冯京说:“我一个女儿嫁给了皇上,还有一个女儿,正待字闺中,想许配给你,怎么样”

冯京一听让自己做女婿,头乱了一下,随即冷静下来。这张尧佐因凭借自己是国丈,恣意妄为,正遭世人唾骂,他认为一个堂堂的士人不能同这类人同流合污。于是,他连忙站起作揖回绝,并立即告辞。

这事就惹恼了张尧佐,正找机会想办法把冯京黜落呢。

不过人家冯京虽然害怕,也不见得真害怕多少,他早得了富弼的青睐,与辅弼的闺女早就琴瑟相合,有意结亲。

当朝相公的女儿,总比张尧佐这个名声臭大街的国丈好一些不是

对于这么奇葩的人物,未央自然是不愿意打交道的,不过谁让自己看中了那块地呢

所以由不得未央不尽心竭力的去办这件事情。

作为外戚,张尧佐的官是做到头了,张家也是世家,这些年借着皇帝的东风,着实赚了不少钱,对于钱财方面,也不见得能打动他。

大宋的高层,玩的都是高端的玩意,所以未央思量了许久,终于眉开眼笑的钻到了后院,第二日,王庆跟在他身边,抗着一个大箱子,走进了张家。

未几时,未央眉开眼笑的从张家走了出来,张尧佐竟然亲自出门相送,满脸堆笑的样子,就像是平白捡了一个大元宝似的,满脸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

未央满心欢喜的回到了府中,把一张地契交给了目瞪口呆的曾巩与范纯仁,挥一挥衣袖,扬长而去。

第382章 北海郡王

“未大人,非是老夫不给你面子,实在是我北海郡王府,都靠着那两间铺面过活,你也知道,宗室条例出来之后,皇家子孙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王府也是如此。

想必你也知道,北海郡王府身无长物,一向是不沾染世事的,朝廷又断了救济,你要是收了铺面,老夫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出去要饭了。”

赵允弼言辞悲切,说到伤心处,还挤出几滴眼泪来,看的未央颇为伤心。

这个老王爷是个安分的主,不像赵允让那般到处惹是生非,也不像其他宗室王爷骄横跋扈,一向治家严谨,当初宗室条例一出,未央让人查过各个宗室子弟的财产,赵允弼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们家没有啥经济来源,就靠着这金明池附近的几个蜀锦铺子,还有一家书店维持生活,按照收入来算,只能算是小康之家,实在是让人不忍。

未央一向信奉老而不死是为贼的道理,赵允弼说的伤心,实际上还是想要点好处,这也没办法,谁让人家一大家子人呢

“老王爷,您的难处下官也知道,您看,您这几家铺面,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左右不过几百银元的事情,只不过勉励支持硕大的王府开销。

您老人家有什么条件尽管提,下官一定为您办妥帖。”

老王爷赵允弼眼中闪过一丝狡狯,转悲为喜,搓着手,局促不安的道:“未大人,你也知道,王府家大业大的,孩子有多,老大固然能继承老夫的爵位,只是剩下的二三四五六,就不可能了。”

未央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老赵家都是种马吗一个个都这么能生,当然,赵祯除外。

“老夫也不像让你为难,补偿什么的就不需要了,我们王府虽然没落,但是还有些积蓄,只是老夫的几个孩子,实在是让人揪心啊,老夫百年之后,不知道会被人欺负成什么样子呢。”

未央终于忍不住了,“老王爷,您直说就是,下官尽力而为。”

隐隐间,未央觉得自己似乎又弄了一个麻烦上身,不过势在必行,麻烦这种事情,一定是要有的。

“那好,老夫也就不矫情了,老哥哥赵允让有个孩子,就是宗实那孩子,是你的弟子,官家的一双儿女,也是你的弟子,你不好厚此薄彼吧”

未央闻言,不由为难道:“老王爷,您家的孩子,好像都成年了吧进学已经晚了。”

赵允弼连忙摆手道:“不晚不晚,我家几个孩子中,老大宗缋老成持重,又有荫封,将来继承王府,自然衣食无忧,其他的几个,如今都在苦读,想着在科考长有邪程。

只有一个老三宗景,让老夫颇为忧心啊。”

未央叹息一声,这个赵宗景,他也略有耳闻,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年纪不大,与自己放佛,这家伙早早娶了妻子,可惜的是,妻子不知为何,忽然去世,赵宗景不思念亡妻,却在外面看中了一个歌女,两人相好了很久,赵宗景又置办了宅院,把这歌女养着。

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这事终究是让老王爷知道了,一时间搞的满城风雨。

赵宗景也是个烈性子,扬言非此女不娶,两父子谈不拢,赵宗景索性搬出去住了,与那歌女日日相伴,好不快活,气的老王爷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听赵允弼一说,未央就知道,老王爷还是心疼儿子,只是没个台阶下,两父子又是一个性子,这才尴尬的僵持了下来,但凡有一个肯低头的,都算不得什么大事。

歌女算什么赵祯的老子还娶了二婚的呢,母仪天下数十年,谁又敢放个屁

未央思索了一下,旋即道:“老王爷既然说了,那么下官就不矫情了,小王爷的事情,下官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