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189(1 / 2)

d再铸模成铁丝,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高锰钢的出现,更是将大宋的铁器再上一层楼。铁器中加入了锰元素,铁器不仅更加坚硬,还富有韧性。但是,成本太高了。也只有张正书这种不计成本投入研发的商贾,才能弄得出来。哪怕是赵煦知道有这种办法,估摸他都不会去实施。只制造出一点兵器来,却要花费几百万贯,赵煦是怎么都不会做的。

可以说,张正书为了得到一个弹簧,前前后后已经投进去数万贯了。

这种投入有意义吗

在很多人看来,张正书是得了失心疯。然而张正书以超越时代的眼光看到,材料技术才是别人永远偷学不了的核心,也是国力的体现

比如这个弹簧,太有用处了,张正书要想回本也很容易,只要设计出一款弹簧马车,高价卖出几百辆。别说回本了,分分钟还能赚大钱弹簧的出现,能极大的改良马车颠簸的状况。再弄出一个钢铁轴承来,仿造大宋现有的轴承铸模就行了。这样,一辆舒适又快捷的马车关键构件已经完成了。再把马车弄得富丽堂皇一些,卖给喜欢炫富的商贾。或者弄得外表朴实无华,内里却别有洞天,卖给当官的,绝对能卖疯掉

更绝的是,张正书还可以发展公共马车行业,弄一个有轨马车,专门载客好吧,有点不太现实,因为成本问题基本没有多少人能坐得起,也不可能去坐。不过这个思路是对的,等以后张正书弄出蒸汽发动机之后,这绝对是门生意。

为什么张正书说马车夫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呢

想想看,以后当官贵人出门都不兴坐轿子了,一个轿子才几个钱,能显出身份来

要出门,肯定要赶马车别说一匹挽马起码要十几贯钱了,一辆马车也是几顶轿子的价钱再加上比摇摇晃晃的轿子都舒适得多,谁还有理由不选马车而选择轿子呢恰好,赶马车在宋朝原本不是那么吃香的职业,要不这个马车夫也不会沦落到要卖身为奴的地步了。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后马车夫绝对抢手

第四百一十六章:回来得正好

现在,张正书就准备去看看,那弹簧和轴承做得怎么样了。不过在此之前,张正书觉得还是要回一趟家才行。

结果刚刚回到张家,却见一溜家仆在那候着了。

原来,张小官人回家的消息早就传回了张家,这些家仆都是出来迎接他的。

“小官人,小的扶你下车”

一个家仆想来拍马屁,结果张正书轻轻一纵就跳下车了,把那个家仆尴尬地晾在那。“我爹呢”张正书许久不见他的便宜老爹,已经有点想他了。好吧,摊上这样一个便宜老爹,张正书还是挺满意的,最起码在金钱上他可以无限支持张正书。在态度上,只要张正书不折腾出什么乱子来,张根富也是支持的。

“官人昨夜感了风寒,还在歇息哩”一个家仆告知了张正书这件事,把张正书吓了一跳。

要知道,在宋朝感染风寒,虽然不一定会死,可以宋朝的医疗技术,那也是一件危险的事。不由分说,张正书连忙冲进了张家,来到了张根富的卧室。恰好,张秦氏也在这里。甚至张根富的十六个妻子、小妾都在这里。

“轩奴,你可算回来了”

张秦氏见到张正书回来,喜出望外地站起身来,小跑至张正书身前,拉着张正书的手:“你爹爹没甚么大碍,只是流些鼻涕罢了。请了杨大夫过来瞧病,已经开了药方吃了药”

张正书松了口气,刚想说话的时候,张根富就要起身:“轩奴回来了”

“我在这”张正书连忙过去扶着他,占了人家儿子的躯壳,张正书还真不能混蛋到视而不见。

“唉,为父老了,昨夜着了凉,今日起来居然昏昏沉沉的。”张根富有些虚弱地说道,不过看着张正书,他好像精神了许多。“吾儿最近却是长肉了不少,待你明年成亲,生了孙儿,为父就算是去了,也能在下面无愧列祖列宗了”

张正书不知道说什么好:“你别这般说,以后日子长着呢。对了,我打算弄个不颠簸的马车,以后你想出去的时候,尽量坐马车罢”

也许张正书没注意到,张根富续弦的那个妻子,一直用怨怼的眼光看着张正书和张根富,其余小妾也各有各的心思。张根富都没去,张家各人已经各怀心思了。唯独张正书和张秦氏,是真心希望张根富好起来的。

絮絮叨叨讲了许多,张根富又乏了,沉沉睡了过去。

张正书都没发现,他扶着“重若泰山”的便宜老爹,居然还不觉得怎么累。最后走出张根富卧室的,还是张秦氏和张正书。“轩奴,你怎生回转了官人怕你担忧,还不许为娘去报信哩不然,早些时候你就得知了。”

张正书苦笑道:“寻思着好些日子没回来看看你们了,就回来了,顺带吃个饭,然后再去一趟李家村的。没想到”

张秦氏听了这话,眼眶却红了:“轩奴真个是长大了”

“你且去歇息着,几近午时,我去做几个菜给你们吃。”张正书把张秦氏送回房间后,急匆匆地去了厨房。

厨房里,厨娘见到是张正书,略带惊讶地问道:“小官人,你回来了”

“嗯厨娘,我要做菜,你在一旁给我打下手吧。”

张正书要做的菜,其实很简单,都是一些清淡口味,但在宋朝却十分新颖的菜式。比如鲜菇豆腐汤、小炒肉、鸡蛋羹,甚至还弄出了一锅炖得糜烂的青菜小粥来。张正书每做一道菜,这个厨娘就眼前一亮。虽然她已经学会了炒菜技术,可张正书那妙到巅毫的颠勺,翻炒,还有别出心裁的菜式,都让她大开眼界。

“这个小官人不知从那里学来这般高明的做菜技术,想来便是汴京城内最好的着案厨师的别称,也比不得他罢”

厨娘算是猜到了,如果有人跟张正书比厨艺的话,那他肯定是自取其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