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好生钦佩”
其实,石可斓只是石家的旁出,嫡出的石家子弟,要不是安插进军中,就是进入朝中当官了。只有旁出的子弟,才接手经商的。张正书虽然不太明白石家内部的情况,但也道听途说了一点。
“哪里哪里,石某也不过是得祖上庇佑,才能有地方施展拳脚而已。倒是张小官人凭自己的能力,将这家乐福弄得红红火火,才令人拍手叫绝啊”石可斓感慨说道,“石某说句实在话,这等做买卖的法子,我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出来的。张小官人的奇思妙想,石某佩服”
两人互相恭维了一番,石可斓又兴致勃勃地询问了这“家乐福”超市的建筑用料,听了之后当场表示,要在祥符石家也建一栋高达八层的大楼,占地面积要超过五百平米。张正书也乐坏了,这简直是送钱上门的财神爷啊
“不如请石兄移步至我家乐福超市的会客室,我们详谈”
张正书知道,石家的资源多,如果和石家扯上关系,那张家想把摊子铺开来,那就方便多了。
“恭敬不如从命”
石可斓向后面看了看,立时有两个健步如飞的魁梧汉子跟了上来。张正书现在眼力已经不差了,看着这两人淡漠的眼神,和矫健的身手,再加上隆起来的腱子肉,和鼓囊囊的太阳穴,不用说,肯定是习武中人,而且还可能是上过战场的。联系到石家的家世,这两人有九成的几率是石家的亲兵。
“张老弟,这是我石家的亲兵,一路跟着我是为了护卫我的安全,他们听了我们的商谈,没问题罢”
石可斓倒也光棍,直接承认了下来。
张正书笑道:“我们的谈话又不是什么机密大事,不过是两家合作罢了,多两个见证人也是好的。”
说着,周铭在前面带路,一行五人来到了会客室。
会客室里,用的茶叶是张正书自己炒的茶,石可斓看着张正书的泡茶法,觉得有点诧异,但也没多说什么。
“石兄,这是我亲手炒的茶叶,别处可是没有的,你尝尝看”
听了张正书这么一说,石可斓也来了兴致,端起茶杯细细品茗了一番,然后放下茶杯评论道:“虽无点茶之雅韵,但也别有一番清淡之气。茶水入口有些苦涩,但久品之后却有回甘,生津解渴,不错”
张正书抚掌叹道:“许多人尝过这茶叶,但点评到位的,也就石兄你一人。”
石可斓有点惊讶地问道:“这茶叶确实是张老弟你亲手制成的”
“如假包换。”张正书淡淡地笑道,“我的厨艺不敢称天下第一,但前几还是很有把握的。炒个茶叶而已,不算什么本事。”
第五百二十八章:捆绑销售
“哦,张老弟还有这么一手绝活”
石可斓有点惊讶地说道,他一直不怎么关注汴梁城的事,对于张正书的了解,也只是几日前听到有什么四轮马车拍卖,他才让人去收集的张正书的情报。虽然祥符是在开封府境内,而且离开封府也很近,但其实石可斓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在祥符的,而是在京东东路之中。因为石守信曾经在京东东路的天平军中呆了十七年,可以说京东东路是石家除了祥符县之外,最要紧的地方了。
石家虽然在汴梁城也有生意,但石家做得最多的,还是海贸。
在京东东路,石家与高丽、东瀛海贸,获利不知千万。至于什么茶酒盐铁,那都是小打小闹而已。
所以听闻张正书会厨艺,石可斓也有点惊讶。在他看来,管理这么多生意的张小官人,还会亲自下厨不成
“哪天有机会,请你尝尝我的手艺。哦不,我的手艺你已经尝过了,这茶叶就是。”张正书笑道,“不知道石兄有没有兴趣做这炒茶的生意”
“哦,怎么做”石可斓当然不会放过一个赚钱的机会。
张正书想了想说道:“说实话,我也没有什么好的茶叶供应商,不过石兄你家大业大,肯定能找得到的。这样吧,我们签订契约,我把炒茶的技法传给你,你一次性给我一千贯钱,当买断这技术就好了。我也不会出售给另外一个人,而且以后家乐福超市里的茶叶,全都由石家提供,你看怎么样”
石可斓却有点诧异:“你这家乐福虽然生意不错,但一年下来,能卖多少茶叶要知道,喝茶的人都是去茶肆的”
“非也非也,石兄只看到了其一,没看到其二。”张正书笑道,“我这炒茶法的好处,是简单快捷。你想想看,如果家里来了贵客,第一时间没有茶水招待,那客人会不会不满要知道,这点茶法起码要一刻钟才能喝,可我这泡茶法呢只需片刻,就能端上来招待客人了。这样的好处,一旦打开了销路,岂能没生意”张正书笑着看了看石可斓的表情,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确实,泡茶法的好处之一,就是够简单。
宋朝的点茶法虽然很雅致,但太费时间了。别的不说,如果怠慢了贵客,这里面的损失可就大了。有时候得罪人,往往是在一些小细节上面。待人接客都十分在行的石可斓自然明白,在细节上做好,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张老弟,我觉得你应该去做使臣的”
石可斓感慨地说道,“如果你这张利嘴在谈判桌上,大宋就永不会吃亏”
张正书郁闷了,石可斓不知情才这么说,可是做“使臣”,对张正书来说简直是天底下最好笑的事了。要知道,他还在暗中想要刺杀辽国使臣的这不,一旁的周铭已经忍不住笑意了,借没热水的由头跑出去了,怕自己的笑意引来了石可斓的猜测。
“那此事算成了”
张正书丝毫不介意炒茶的技术传播出去,相反,一旦炒茶成风气之后,肯定有人想要模仿的。就好像炒菜一样,即便樊楼等酒楼捂得再好,炒菜技术不也一样被其他得知了就算张正书不出手,再过一两百年,炒菜已经根本不是秘密了。
而且,张正书虽然不会把技术传给第二个人,但不代表他就不能暗示了。单单是“炒茶”二字,已经值得千金。好像炒菜技术一样,只要知道了原理,总有一天会被人摸索出来的,对于中国人的山寨精神,张正书从来没有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