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担压力,那我真的太感谢他们了。”张正书真切地说道。
“那要是客人都跑去别家超市了呢”马车夫有点担忧地问道。
张正书笑了笑,无所谓地说道:“那可就得看各自的本事了,这不就是最好的说明了吗”
马车夫一看对岸那涌涌人头,也有点明白了。
“都是同行的衬托啊”张正书笑道,“没他们,汴京城的百姓,开封府的百姓还不一定觉得家乐福是最好的。其实做生意没啥难的,只要你的东西比别人好一点,价钱合理一点,服务好一点,那么客人就会用脚为你投票了。”
张正书的话太难懂了,这马车夫也只是听了个糊涂,反正他是没有啥野心,也没想过自己开店做生意,自然是听过就忘了。
其实“家乐福”超市哪里是那么简单就被抢去生意的别的不说,单单是香水、果酒、成衣、高跟鞋和手袋,这几样就足够撑起销量了。即便现在成衣、高跟鞋和手袋都有了山寨货,可对比起质量什么的,还是“家乐福”的货品最好。再加上品牌的认可,“家乐福”超市不怕没有生意。
再加上“家乐福”超市有船队,能彙集南北奇货,这是同行都比不上的。
虽然这样一来“家乐福”超市的盈收被拉低到刚刚不赚不赔的尴尬地位,可因为渠道的完备,张正书还发展起了“快递”业务,“顺风跑腿”已经在汴梁城中悄然兴起了,不到三个月就把钱银给赚了回来。
船队是在张正书进入皇家军校后,经过曾懋的手搭建起来的。也多亏有了航海技校,不然水手确实很难招募。
一切的一切,都形成了一个连环产业,这正是因为张正书的布局。
看到了欣欣向荣的一切,张正书觉得受的累都值得了。也许,正是这样推翻旧事物的大宋,才能焕发新生吧
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
马车夫不太懂张正书的生意经,在他看来,客人去了别家,那自然就不会再到自家的店里来的,所以怎么能放任别人抢顾客呢
但张正书却知道,垄断虽然好,但这并不现实。除非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不然的话,垄断基本是不可能的。“家乐福”超市的核心,第一是“齐全”,第二是“服务”,第三才是“便宜”。如果是比拼价格的话,“家乐福”超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毕竟“家乐福”超市是有船队的,船队的工钱、保养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再加上“家乐福”员工的高工钱,即便有了渠道的优势,也会被抵消很多。只要铁了心要和“家乐福”超市竞争,打价格战的话,说不定还真的能把“家乐福”挤得有点尴尬。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打价格战肯定是吃亏的。
只要“家乐福”超市运营稳健,其实根本就不怕竞争。
别的不说,就是香水、果酒、玻璃杯这三样核心产品,都足够撑起“家乐福”超市的利润了。再加上一些南北奇货,打价格战张正书也不怕,最多就是两败俱伤罢了。但是,学习超市的模式,你得有类似的收银员,不然的话,你即便拉来了如此多的客人,也不过是自乱阵脚罢了。
说实话,还真的给张正书猜中了。
以汴梁城那恐怖的人口,已经有好几家超市开战当天打折扣,弄得百姓差点没闹出大事来。因为超市布局、导购、收银员素质等等问题,闹出了太多的不愉快。这就让人们更加好奇了,到底是什么能让“家乐福”超市经营得如此顺风顺水呢
要是张正书说啊,很简单,就两个字人才
没错,就是人才。“家乐福”超市的收银员也好,导购也罢,甚至门口维持秩序的保安,用船队运送物资船工,都是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除了张正书,在宋朝还有谁有这样的大手笔
除了培训,张正书还用一纸合同,把员工的权利和义务都规定好了,等同买断了他们五年内的自由。一旦违约,是要赔付不少违约金的。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的泄密处罚,让这些员工都畏之若虎。当然了,张正书也不曾亏待他们,工钱是汴梁城中能给到最高的,他们还能有啥不满意呢逢年过节,还有不少福利,这在宋朝,又是独一份
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之下,再加上合理的管理,才造就这样的“家乐福”超市。不止是“家乐福”超市,还有其他作坊、商铺、银行,大抵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运营的。也就是说,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式,套进去就能用了。未来不管张正书成立个什么样的店铺,什么样的作坊,都能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运营。
这才是“家乐福”超市的秘密所在,不是随随便便山寨过来就行的了。
就好像后世天、朝一样,山寨了个机器,号称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其实只是山寨到了外表,或许还能运行一二,但是在精度,在寿命等等方面,统统不如国外的。为啥呢因为材料不过关,所以无法更进一步了。
同样的道理,别看现在很多超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但只是得到其形,没有得到精髓。即便是亦步亦趋,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而已。
这,才是张正书的底气所在。
说实话,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大产出。
看看张正书这两年来投资了多少高技术含量的东西都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山寨不了的。创新品质,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才能引领市场
很现实的例子,就拿张正书现在屁股下面的四轮马车来说,都问世这么久了,为什么别家的弹簧都没有个雏形呢这就是因为技术含量太高了,要跨越这个坎,起码得要个十年二十年的独自摸索才行。但是,有人愿意花这个时间去弄一个弹簧吗
所以,这就是马车夫和张正书的差别了,一个只看到眼前,而一个却能看到未来。
马车夫不知道未来在哪,他只知道和张正书说话期间,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张家庄。
“小官人回来了”
随着张正书的四轮马车在张家庄的出现,很多张家庄的村民纷纷跑出来看热闹。
有些人家还暗自悔恨:“唉,当初小官人撩拨我家小娘子时,就不该阻拦的,说不定现在可以做他的妾呢如今,怕是没机会咯”
很多人都不解,怎么以前的混世魔王,突然间就做了官哪怕是个武臣也好,那也是个官啊张家庄从未出过有实权的官,张正书可是第一个。这三个月来,张根富不知道得瑟了几回,这可是大大露脸的事啊
面对如此热情的乡亲父老们,张正书也不好装清高,让马车夫放慢了速度,他掀开了车门前的帘子,一一拱手作揖,答谢各位乡亲父老的厚爱。
好不容易进了张家的大门,里面的僮仆又迎出来了。
张正书抬头一看,得,骚包的张根富,已经早早把“张家”换成了“张府”。要知道,在宋朝,“府”、“宅”、“家”的称呼,是有严格规定的。有实职的官员和亲王的房子才能称为“府”,像什么寄禄官啊,小吏啊什么的,只能称之为“宅”,而平头百姓就只能称之为“家”。哪怕再有钱都好,也不能逾制。
张根富行动这么迅速,大抵上是眼红了许久那个“府”字吧好歹,那也是实职官员才能称的家宅名字啊在张根富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没办法,在官本位如此盛行的宋朝,做官才是最大的出息。
不然的话,不管你赚了多少钱,拥有多少田地,社会名望有多高,别人都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