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宋人都很信鬼神,有了多种暗示,还能确立社会地位,这种好事岂能不趋之若鹜,蜂拥而上
就连张正书都没想到,宋朝的有钱人居然这么多。
不到一个月,开封府到大名府的路,都有人捐了。甚至有人想捐钱修路,都赶不上趟了。没办法,张正书“不得已”开启了从开封府到京兆府的修路工程,一下就得到了半程路程的捐赠钱银。
最让张正书欣慰的是,修路最大的好处,是带动了就业。
开封府最多什么
流民,而且是有力气的流民。这些流民,大多是在三十多岁以上,身体还算健壮,但就是达不到禁军的要求,所以没有被强征入伍,只能在开封府周遭混饭吃的。最多的行当,是做挑夫。
可做挑夫辛苦不说,赚的钱也不多,甚至可以说连温饱都混不上,算是开封府最底层的人士了。这修路,别的不需要,就需要大量的人手搬搬抬抬,要是肯学的,还能参与搅拌水泥,铺路
张正书向来优待工人,他收了商贾富绅那么多钱,自然是要做点好事的。带动就业,只不过顺带的事。虽然,这卖力气的活张正书只给一贯钱一个月,可即便是这样,这些流民比做挑夫好得太多太多了。
一时间,大宋的心脏开封府好像后世大搞基建一样,四处都是铺路的人潮。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开封府的经济不仅没有因此拖垮,反而更上了一层楼。
赵煦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张正书闹得太大,他想不知道也不行。这不,找了个时间,赵煦把张正书叫到了垂拱殿。“张卿,我们有三四个月没见了罢”
张正书瞧着赵煦,这脸色可比之前好太多了,最起码不像个痨病鬼。甚至,因为手底下的官员都认真负责了起来,赵煦的工作量锐减。这不,都养出肉感来了。“从三月份到如今六月底,足足三个多月了”
张正书的话,让赵煦点了点头:“是不是朕不找你来,你就不会进宫求见的”
“额是。”
张正书的实话实说,让赵煦笑骂道:“你这人,倒是实诚”
“嗐,我这不是忙嘛”张正书睁着眼睛说瞎话道,“这银行,这天险之城,这李县,还有作坊,现在又多了一项修路,我是分身乏术啊。官家,你哪里见过有我这么勤奋的臣子啊”
“是么刚刚彭元量说了,你来大内之前,还待在京华报社的太师椅上闭目乘凉哩”赵煦饶有兴緻地看着张正书,瞧他怎么圆谎。
张正书大言不惭地说道:“那是我每天晚上都忙得太深夜了,所以睡眠不足”
“那你为何已经有一个多月不曾回到李县了”
赵煦冷然笑道,存了心想见张正书鬼扯的。
“李县不是运转得挺好嘛,政通人和的,连个刑事案件都没有,我回去也是这样,还不如把精力花在筑城的事上”张正书有点心虚了,他确实是偷懒了,而且是偷了好久的懒。
“罢了,朕饶过你罢。”赵煦兴緻缺缺了,这小子太过惫赖,不过确实有才。李县都这么多人了,还能自行运转而没有任何纰漏,赵煦都研究过好多次了,发现是因为各项事情都落实到个人,所以张正书才能这么悠哉游哉的。再加上李县百姓富裕,而且有禁军把守,闹不起事来,连案件都没有多一件。这不,新建的县衙,县令的座椅上都开始积灰了。也正是受到启发,赵煦才一改用人风格,现在也开始把事情落实到个人了。不消说,效率立马提升一大截。
第九百二十三章:交通基础建设
赵煦精明了起来,文官们就辛苦了。
说实话,这些文官已经过了太多的好日子了,可以说宋朝的公务员是历朝历代最轻鬆,最自在的,最享受的。上班点个卯,下班花天酒地都没人管你。工作丢给胥吏去做,自己高兴了就抠脚丫写奏疏骂人,不高兴了也抠脚丫写奏疏骂人,反正不用担心因为言行而丢了性命,最多不就是流放嘛但现在不行了,赵煦把任务分配到个人,不问过程,就问结果。而且,考核的时候还要说出个子丑寅午来。
这不是要了这些文官的亲命了嘛,他们懂什么具体操作啊还别说,这种尸位素餐的官,在宋朝居然是佔了大多数的。
换句话说,就是根本啥都不懂。
户部的官,不懂算账;工部的官,连工具都分不清;兵部的官,一点军事常识都没有;户部的官,连户籍怎么管理都不知道;倒是礼部和吏部这两个嘴秃噜就说串的衙门,这些文官最得心应手了。别怀疑,宋朝的文官就是这样的,最想去的衙门就是礼部和吏部,要不就是次一等的户部。
吏部的油水多,礼部可以混名声,而户部捞钱需要专业技能
现在统统都没有了,赵煦盯得太紧太紧。
这不,宋朝的文官都叫苦连天起来。
可怜那些都四五十岁的文官,还要低头去向胥吏请教,这场面多可乐啊
这些文官还不能有怨言,只能把气撒向了始作俑者张正书。
要不是张正书戳穿了这个泡沫,他们文官不知道过得多么舒适惬意。拿着全大宋最高的工资,上班就是喝茶、看闲书,下班了回家胡天胡地。哪里像现在这样,工作不仅要全程盯着,还要自己了解整个工作流程,甚至技能还要比胥吏好,这不是使唤死人么
赵煦却很满意,因为大宋的行政效率陡然加快了很多。这不,张正书偷懒,赵煦都不追究了。
“朕问你,你是不是集资过二十万贯了”
赵煦一脸揶揄地看着张正书,就想看看他的反应。
“哟,官家你的消息可真灵通”张正书连忙奉承了一句。
赵煦虎着脸:“朕能不灵通么,你弄得满城风雨的,现在百姓出个门,都要挤一挤了”
这是实话,因为全城都在半封闭修路,所以道路变窄的汴梁城顿时变得拥挤不堪了。还有佔道经营的小摊小贩,都不得不到郊外去摆摊了。这样的情况,民怨颇多,赵煦还能不知道吗
“这只是暂时的,暂时的”张正书连忙解释道,“最多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嘛,忍一忍就过去了。”
“你到底想做甚么”
赵煦没好气地说道,“有你这么乱来的么”
“这不是乱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