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17(1 / 2)

d,谁会相信一张纸能抵这么多钱啊再说了,朝廷向百姓借钱赵煦才不会做出这等没脸面的事

“官家考虑一下嘛,除了丢点脸之外,好处多的是”

张正书怂恿赵煦道,但赵煦却白了他一眼,说道:“是你得到的好处多罢”

“官家,你怎么老说大实话呢”张正书歎了口气,知道这事是甭想了,以赵煦的性子,除非到万不得已的地步,要不然他是不会动用国债的。

赵煦斜眼看着张正书,嘴里嘿嘿冷笑。

“那这驰道,怕也是无疾而终了啊”张正书有点苦恼,这驰道不像水泥路,在汴梁城里就看得到效果的。驰道的好处,非得建设个十里地,才能看得到好处。可这十里地,怕不是要用少几十万万贯钱银。就算是张正书,也有点心疼了。

“”

赵煦也有点不舍,关键是现在他相信张正书说的话,多半是真的。能快速调兵遣将,这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但现在马匹不足,赵煦也是有心无力啊。“罢了罢了,等你的养马场养出马来,再说这个罢”

赵煦顿了顿,才问起这次把张正书召来的目的:“京兆府那养马场,你经营得如何了”

“马种已经送过去了,一共是八十六匹马,其中母马二十匹,公马十匹,剩下的都是小马,从我那养马场匀过去的。”张正书仔细地说道,“这也是为了不浪费资源才这么干,以后这马匹还会陆续从海上运回来的”

张正书把自己这段时间在养马场的建设水利、种植牧草、养鸡鸭蚯蚓的事说了,赵煦笑骂道:“你都不干正事”

“官家,这么说你就外行了,这养马场最关键的是什么当然是牧草啊,如今关中土地贫瘠,一阵风过来,能吹起一斤沙子的地方,连草都没多几棵,怎么养马要想养马,就必须把环境给治理好咯。你是不知道,我在养马场外面,都包了好多荒山,上面种植了果树;还有各处河滩,都种了不少树。为啥,还不是为了保持水土,让关中儘快恢复唐朝之前的环境不怕老实说,要是关中再这么下去,迟早变成一片沙漠的。现在官家你下令砍一棵树种回两棵,或许还有得救。”

第九百二十五章:早晚能回本

张正书说的是事实,看看后世治理荒漠化用了多少人力物力,都不敢轻言成功。宋朝这样的科技水平,能尽量恢复都好了。

赵煦沉默了一会,苦笑道:“之前群牧司说过,关中不宜养马,养马都是病倒的多,养成的少。朕就觉得奇怪,这汉唐皆在关中养马,也没听说过不宜养马的。今日听你这般说,朕是明白了,原来如此”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像两年前我就在秦凤路、永兴军路遍邀百姓种植果树,现在也成绩斐然了。我到了京兆府,也是这么做的。”张正书历来很有社会责任感,这也是他做人的准则。以前他想这么做没能力,现在有能力了,自然是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赵煦也很领情,但他却不说这个:“那你说,这环境要多久才能恢复到唐以前”

“这个起码得五十年吧。”张正书歎了口气说道,“五十年已经算很快了,而且要大力宣传,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其实,张正书只是安慰赵煦罢了,宋人哪里有什么环保意识啊,京华报都不止一次说了滥砍滥伐带来的严重后果,难道宋人就能不用木材了吗

这也是为什么张正书大力推广水泥的缘故,如果能把造房子的木材省出来,怕是中国的环境也不会恶化得那么厉害了。

“五十年,呵”赵煦也笑了,他清楚自己的身子,怕是看不到那一日了。

“不过事在人为,现在我们推广水泥房子,推广蜂窝煤,总是能起到一点作用的。对了,官家你可以把蜂窝煤作坊给设在京兆府,推广蜂窝煤”张正书又开始出主意了,赵煦也点了点头,算是记下了此事。

“这般说来,京兆府也是难以养出战马的”赵煦也发愁了,他才不会因为欺君罔上的事而想惩罚张正书,这根本无足轻重。赵煦只是关心他的马政罢了,要知道宋朝的马政,一向是半死不活的,现在看到了希望,希望又破灭了,赵煦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战马不仅是冲锋陷阵、克敌制胜的极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也是驿站、后勤保障的主要战略投送能力运输工具,直接关係到战争的胜负。宋朝有识之士,如王安石等人,自然是明白战马的重要性的。可惜,即便是保马法,也无法真正为大宋提供优质战马,反而是拖累了马匹的质量。

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莫不以马政为重。故问国君之当者,必数马以对。可惜的是,宋朝天生就缺了这么一环,赵煦则非常渴望补全这么一环,只是现在希望破灭,赵煦难免有点情绪低落。

“官家又不用灰心,其实那匈奴马还是挺好养的。”张正书笑道,“就拿京兆府来说,虽然京兆府已经开始荒芜了,可水量还是充足的。我已经建设好水利设施,养马场内有水灌溉,那牧草自然生得丰盛。这牧草嘛,没人打理都生得极其茂盛,更别说现在我又是改造土壤,又是拿水灌溉了。所以,这水草是不缺的。养马一事,妥妥的没问题”

听了张正书这话,赵煦才振作了一点:“果真”

“果真”

张正书说秃噜嘴了,口不择言地说道:“那养马场我看过了,养几千匹马是没问题的。这不,我还包下了荒山种果树,自然也会种牧草,这过冬的草料都不用发愁”

赵煦哈哈一笑道:“朕就知晓,把事情託付给你,你就能给朕一个惊喜”

这话不假,要知道赵煦把马政繫于一个商贾之手,他也是顶了老大的压力。最怕就是张正书做不出成绩来,到时候被群臣弹劾那倒是事小,关键是赵煦的脸上不光彩啊皇帝的脸面,可是比张正书的一条命更重要的。嗯,最起码赵煦是这么想的。

养马的事解决了,赵煦也非常高兴。

“既然有马了,那朕也不能吝啬对不对这样罢,银行现如今有多少收益了朕做主,今年银行的收益,你全拿去铺驰道好了但朕只要求一点,修的是从开封府,到雁门关的驰道,知否”

张正书听了赵煦这话,差点没晕倒。

“官家,你开玩笑罢这开封府到雁门关,起码有一千三百里地,修这么一条驰道”

赵煦一听,皱眉说道:“很难么”

“当然很难了”张正书也是无语了,这可相当于修一条京杭大运河了啊妥妥的大工程怪不得后世都说,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的,都是大工程的基因。这话一点都没错,张正书都没有这么大一手笔,一千三百多里地啊,足足有六百五十公里啊,还是宋朝,这能是闹着玩的

“官家,这十年内能修好,都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