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宋好官人 分节阅读 425(1 / 2)

d御帐亲骑,还是辽国最能打的军队。

“真的”周铭点了点头,“榷场也停了好一段时间了,在我回转之前,私榷也随时要关停。听闻,是辽国那边大乱,已经不准商贾前往榷场交易了。”

“看来,耶律洪基真的撑不住了。”张正书下结论道,“把这个消息,捅给皇城司”

“好,小官人,你瞧我这风尘仆仆的,是不是打赏一下啊”周铭没心没肺地说道。

张正书笑骂道:“自然有你赏钱的,别再跟我嬉皮笑脸了,这事很大”

周铭笑嘻嘻地离去了,看得李县的衙役都有点惊讶。“这人是地上捡到钱了吗,怎么这般高兴”

“怕是给小官人报喜的”

“难不成小夫人生了”

“瞎说,才几个月啊,怀胎十月你不知道”

一干衙役纷纷猜测,也是因为闲得慌。这会都没事干呢,忙的时候都在开春之后。

翌日,皇城司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不敢迟疑,王庆也知道是盟友相助,立马上报了上去。赵煦也是聪明人,这么一看,就知道大事即将发生了。“这下好了,耶律洪基病死了,那辽国会乱上一阵。这时候,是灭亡夏国的好时机啊可惜”

赵煦可惜的是,现在是隆冬时节,大宋西军根本不敢外出野战。也就是说,想在冬天攻破兴庆府,那是不可能的。

要是等到开春那会,说不定辽国局势就稳定下来了。当然了,赵煦不知道的是,有张正书在暗中捣乱,辽国怕不是要乱上好一阵子了。

“章经略要告老还乡,唉,也罢,趁着这时候,准了吧”赵煦心中歎了口气,唤来承旨,开始拟旨。准备把章楶的官职再提一提,好让这位老经略光荣退休。而章楶早就积功升为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端明殿学士、进阶大中大夫了,现在要再想升他的官,怕不是要授一个资政殿学士、中太乙宫使才行。反正是虚衔,封大点也无所谓。要是不封大一点,谁还会为大宋卖命呢

第九百四十四章:底气所在

元符四年最大的新闻,就是泾原路经略使章楶辞官,告老还乡了。

哪怕是赵煦一再下旨,让章楶回汴梁城,朝廷给他养老,章楶还是拒绝了。无奈,只能蒙荫到章楶的儿子章縡,给他做了一个户部员外郎。这可是了不得的大官了,都差不多算是一只脚踏入中枢了。再加上有章惇的照拂,章縡的官途是一片光明。

许多人都羡慕,但没办法,他们没有一个好爹啊

而满朝的官员呢,都眼巴巴盯着泾原路经略使这个位置呢。这个经略使啊,就相当于是军事长官,说是主帅都不为过了。

到底花落谁家呢

没人知道赵煦的心思,反正就是西军现在各行其职,暂时不设主帅。临时主帅是谁呢是守平夏城最大的功臣,郭成。所有明眼人都知道,郭成是绝不可能做泾原路经略使的,为啥因为他是武将,按照宋朝皇帝的尿性,绝对会安置一个自己人上去。

至于是谁,那就不知道了。

很快,任命就下来了,大出所有人的意料,居然是种师道

种师道是何人厉害了,名将种世衡的儿子,还是大儒张载的弟子。哪个张载呢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那个张载,因为祖上功勋得以补三班奉职,经考试后改为文官。后来,又因为有谋略,改为武职。可以说,种师道也算是文官了,派来做泾原路经略使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种师道并没有多少战功,这才是问题。

但圣旨已下,种师道以五十岁的“高龄”,上任了。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种师中,也就是种师道的兄弟,也升任了奉宁军承宣使。也就是说,威震西北的种将军,要捲土重来了再加上还有折家将在,西北的局势一下就明朗了。

张正书知道这消息时,喜出望外啊

要知道,虽然在后世很少人听过“种家军”、“种家将”的名声,但其实种家军在宋朝的威名是很大的,而且英雄辈出:种世衡、种诂、种谔、种诊、种谊、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皆为将才。种家子弟五代从军,数十人战死沙场,用一门忠烈来形容并不为过。张正书为什么高兴呢因为种师道是一代名将,只要给他机会,他就会一飞冲天的。

在正史上,种师道因为惹了蔡京,给蔡京硬生生打压了十年,还屈居在童贯之下,而后才因为抗击西夏有功,才得以翻身,被人尊称“老种经略”。

之所以说种师道是名将,是因为他的战略大局观非常正确。正史上,种师道看到了北宋军队孱弱,竭力反对联金灭辽,进谏说道:“今日之举,譬如强盗入邻家,我们不能救,反而又趁火打劫,与强盗分赃,何如之”

这也是赵佶为君的最大弊端了,任用庸官,任用小人。要知道,赵佶之前的皇帝,虽然也有贪官,但在国家大事上,绝不敢胡来的。但是赵佶登基之后,用人唯亲不说,还用庸官,用小人。童贯那厮,一心想要得大军功封公做侯,见种师道一力反对,就弹劾种师道,最后导致了种师道被罢官。

恶果是啥呢

不用说了,联金灭辽之后,金国撕毁盟约,悍然进攻宋朝,赵佶连忙召种师道进京抗击金兵。可那会,种师道已经是高寿了,这样的老人还为国征战,如何能不受人尊敬可惜昏君当道,奸臣把持朝政,把北宋祸害得不轻,种师道率领的西军又是山地军,不熟悉平原作战,再加上后勤保障跟不上,神臂弩都没有箭矢了,最后无力回天,种师道郁郁而终。

这样一代名将,憋屈而死,实在窝囊

张正书如此高兴,是因为种师道不再像历史上那样,有才却无地施展。只要赵煦坚持用种师道,那绝对会有奇效的。这也是赵煦的魄力,不仅扶正了种师道,还把种师中送上了后勤保障的位置上。有道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有种师中在后方,就不虞有人会卡种师道的粮食兵器补给了。事实上,果然不出张正书所料。

种师道绝对不是只挨打不还手的主,他故意设下圈套,引诱西夏人上当,再出伏兵,杀得西夏大败而逃。这一仗,打出了大宋西军的威风,虽然斩获不多,却也震慑了西夏。当然了,这种震慑对处于灭国边缘的西夏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肯定还会再回来打的。

前方传回消息,已经是二月了。前些时候,被西夏弄得郁闷不已的大宋军民,士气为之一振。

赵煦也大喜过望,下旨夸奖了一番种师道,也给了不少赏赐。这都是因为田赋增加了,赵煦的荷包鼓了,才敢这么做的。同时,赵煦也开始向西军安插校尉了。这些校尉,都从皇家军校出来的,顺便替换掉了西军的校尉,让他们回皇家军校学习。赵煦的军制改革,已经悄然运转起来。

这事当然瞒不过文官的眼睛,不知道多少文官上奏反对了,可赵煦一意孤行之下,谁能劝得听

虽然这会耶律洪基驾崩的消息还在封锁之中,可赵煦已经通过安抚司暗探知道了。就在十几天前,正月十三这一日,耶律洪基在行宫去世。因为这事,大宋派去给辽国贺元正使都被扣留了。无他,怕他回来闹得大宋都知道啊欲盖弥彰之下,大宋的小道消息早就传遍了。

辽国的局势开始紧张起来,如果不趁这个时候替换军官、老弱兵卒,训练强军,更待何时

而军器监通过张正书设计的板甲图,源源不断地把新式甲胄运到了边境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改良过的弓箭。特别是床弩,不需要多人操作了,只需要两个人,就能达到巨大的杀伤力,甚至精确度都有所上升。配重投石机就不说了,早有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