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18(1 / 2)

“他们找人来污蔑姨的时候,可有想过好不好?”沈溪愤愤然,“现在姨也没坑他们,反正他们的药囤在库房里烂了也卖不出去,现在我们肯帮他们卖,他们高兴还来不及。他们想凭白把药材以陈换新,想得美。”

惠娘虽然觉得这样不妥,但终归还是点了点头,到底沈溪说的话有些道理。

最后惠娘低下头,看着沈溪道:“也不知是姨到底上辈子结了什么缘,居然今生能遇到你们一家人。”

“老天待我不薄,以后有你这小军师出谋献策,还有你娘帮我,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好。”

第五十五章 不顾家的老爹

沈溪对于惠娘的提议,其实是对城里其余那些药铺强而有力的反击。

要想在生意场上不被欺负,就要把软弱的一面藏起来,把自己变成锋芒毕露的荆棘,谁招惹了你都要让他满手沾血。沈溪决定时不时地灌输一些生存哲学跟惠娘,告诫她如果依然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豺狼没得到惨痛的教训,回头肯定会接踵而至。

很快到了腊月,天气逐渐寒冷起来,沈溪出门时也不由多穿了两件衣服。

宁化县地处汀州府背面,武夷山东麓,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季长达四个月,后世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在沈溪的印象中应该是冬日里也暖薰薰的才对,出门最多穿件长袖外衣即可。

可此时却是明朝中期,正处于小冰河期的中期,福建包括沿海冬季都很寒冷,每年甚至会下三五场雪,把群山都染成一片洁白,这放在几百年后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沈溪每天持续着他几乎固定的生活,上学、放学、到药铺帮忙,偶尔他会去王家大宅后面荒废的破屋子摆弄他的字画,小日子过得无比惬意。

可惜的是,这宁化县终归不是富庶之地。

沈溪仿作黄公望的山水画,摆在药铺隔壁的“思古斋”里一个月了也没能卖出去。平常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买幅字画回去挂着冲冲门脸,花几钱银子就觉得贵了,可沈溪的画起价就在十两银子以上,因此根本就无人问津。

进入腊月之后,药铺的生意清淡了许多,周氏开始有时间为家里人缝制新衣,沈溪、林黛和沈明钧都各有一套,就等着大年初一那天穿上。

这天是腊月初三,周氏放心不下,沈溪放学后周氏便带着他去王家看望沈明钧。最近这两个月,沈明钧吃住在王家,一旬才回去一两次,还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沈溪其实也很奇怪老爹为何不顾家。

之前闹瘟疫的时候不回家倒容易理解,毕竟主家怕府里人染上病,尽量减少家中人外出情有可原,但此时瘟疫已经过去那么久了,没道理还不放人。沈溪也曾问过,沈明钧随口说主家那边太过忙碌,来来回回太过耽误时间。

沈溪心想,老爹再怎么忙碌,从王家回家里也走不了几条街,路上耗时最多也就两刻钟,显然不回家时另有原因。

周氏带着沈溪到了王家,王家仅仅只是派出个家丁接待,连刘管家的面都没瞧着。

等人进去通传过,才有个帐房先生大摇大摆走出来,挥挥手道:“回去吧,明钧跟着老爷下乡了,过几天才会回来。”

来一趟居然没瞧见沈明钧的人,周氏在王家自然不敢发作,告辞后刚走出王家的大门就开始不断嘀咕,说什么你爹不顾家要离开城里也不跟妻儿老小说上一声,显然心里面没装着家人,听得沈溪耳朵都快磨出茧子了。

“娘,上次爹回家是什么时候?我好像有半个月没见过爹了。”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沈溪随意问了一句。因为偶尔沈明钧回来是在他上学的时候,所以他也不敢肯定这半个月老爹是否回来过。

周氏想了想,道:“咱俩最后一次见你爹应该是同一天……那次你爹回来,连顿饭都没吃,只是撂下句话就走了,好像是说主家那边要差遣他去乡下收田租……呀,不会是那次去了就没回城吧?”

沈溪摇摇头:“应该不是!王家的田大多在城东一带,虽然城南的山里也有一些,但最多两三天就可以打一个来回,收田租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时间。”

周氏深以为然,随即蹙眉瞪着沈溪:“你小子怎么知道得那么多?王家到底家大业大,你知道王家有多少田地?”

沈溪苦笑了一下,自然没正面回答。

这问题其实不用沈溪刻意去调查,他跟王家小少爷王陵之关系很要好,王陵之经常过来找他玩,他有什么问题王陵之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陵之到底大沈溪两岁,对家里的情况颇为了解,就算家里有几亩田土、做生意赚了赔了还有他兄长为什么坐牢都说得一清二楚。

王陵之有一兄一姐。

兄长因为生意纠纷如今正在湖广的武昌府坐牢,这还是王家上下打点的结果,不然可能要判到辽东充军。

听王陵之的意思,他兄长之所以出问题,也得罪了官家人,遭到对方恶意栽赃陷害。至于王陵之的姐姐,头两年已经嫁了出去,夫家是泉州府的大商家。

如今,王陵之的老爹对他很器重,一直想让王陵之读书走科举的路,而不想让他重蹈父兄的覆辙。

回到巷口,时间尚早,药铺大开着门,不过里面已经没有客人了。

见到周氏母子回来,惠娘走过来问道:“姐姐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可曾见到姐夫?”

周氏摇头叹气,嘴上骂道:“这个没良心的,出城去了也不跟家里说一声,我们娘儿俩走一趟扑了个空,莫不是他在外面有野女人了?”

惠娘赶紧道:“姐姐,你可千万别胡思乱想……我看姐夫那人挺好的,踏实稳重,不像是有花花心思的人。再者,姐姐这么漂亮贤惠,难道你是对自己没信心,怕收不住男人的心吗?”

这原本是姐妹间的悄悄话,但恰好沈溪在一旁喝茶,突然感觉似乎坐错了地方。虽然惠娘平日里把他当成是大人看待,可在说一些不该说的话的时候,偏偏不避忌着他。

周氏有些怨恼:“过些天就要过年了,我还想跟他商量下到底回不回村去,现在找不到他人,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沈溪插话道:“娘,爹不会是不要咱们了吧?”

“臭小子,找打是吧?”

周氏马上火冒三丈便要动手打人,沈溪正好趁此机会开溜……惠娘和周氏说私房话的时候总喜欢当着他的面说,他不想听,总得找个法子躲开。

沈溪回到后巷的家中,林黛和陆曦儿两个小萝莉都在院子里,围坐在一张小桌子前,原来是林黛在教陆曦儿写字。

林黛本来就没学几个字,此刻正用小木棍沾上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写着歪歪斜斜极不工整的字。

陆曦儿则坐在一旁,目不斜视地看着,对于陆曦儿来说,写字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但绝对没有丢毽子来得有趣。

“沈溪哥哥,你快来,姐姐在教我写字。”

陆曦儿对沈溪更亲热一些,因为沈溪会哄着她、迁就她。陆曦儿跑过来说话的时候,因为正在换牙,嘴里说话漏风,口齿不清。

沈溪看了看桌子上的字,全是再简单不过的。林黛瞅着他,心里担心自己写得对不对。

沈溪笑道:“那哥哥教你写字好不好?”

“好。”

陆曦儿更开心了,“娘说沈溪哥哥读书写字都很厉害,曦儿要跟沈溪哥哥学写字。”

林黛听了稍微有些不满:“就知道你的沈溪哥哥,白教你半天了。”

也许是女孩子有天生妒忌的成分在内,林黛对陆曦儿一直不怎么友好,沈溪猜想应该是跟林黛的身世有关。

林黛睡着后经常做噩梦喊爹娘,但醒过来问她什么都不说,显然藏有心事……从小没爹没娘,又被人收为童养媳,见到个比她年纪小又同样可爱的女孩子有娘疼,还有人陪着玩,心里自然会有别样的情绪。

沈溪叫住林黛:“别走啊,坐下来我一起教你们识字写字。”

林黛撅着嘴,不满道:“你教给曦儿的肯定是最简单的字,我都会写了,才不要跟她一起学呢。”

沈溪没想到林黛居然闹起小女儿的脾气。

平日里林黛都在周氏面前表现得像个乖乖女,但在他和陆曦儿面前则会无端发脾气,这说明林黛小小年岁还是有些心机的。

不过沈溪并不怎么在意,林黛的身世不简单,需要他一步步去挖掘,去了解,这或许就是今世他成长的乐趣之一。

第五十六章 童言无忌

“黛儿,我教给你那么多,你也没好好学,今天我就权且当一回先生,把我学会的东西教给你们,可好?”

沈溪把林黛拉了回来,让她跟陆曦儿坐在小板凳上,仿佛两个乖巧的学生,而他自己则把所学的《论语》拿出来,根据上面的内容教二人上面的句子和文字。

以前沈溪教给林黛写字,都是教单个字,突然教起大段大段“子曰”的内容,别说是睁大眼睛显得萌萌哒的陆曦儿,就连年龄大得多的林黛也是一句都听不懂。

“沈溪哥哥,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啊?”倒是陆曦儿有做学问的天分,不懂直接就问出口来。

沈溪这下真不太好回答。

前面说过,由于这个时代读书不易,学生随时可能辍学,加上《论语》又是科举的必读教材,因此一般蒙学都将《论语》作为蒙童的启蒙读物,让蒙童诵读,并且以此书来认识生字。

《论语》内容丰富,思想精要而言简意赅,饱含了察人之方、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守礼之教、治国之道、学习之方,对于蒙童心智的发展和人生观的确立有很强的启示,但要让稚童理解还是有些困难。

正因为如此,那些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浓郁的地方的学塾,通常把“三百千”,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作为启蒙教材,有的书香世家创立的社学,甚至会添入《蒙童训》、《神童诗》、《小学》、《孝经》等各种书籍,由蒙童自由选择。

但这一切对于地处偏僻的宁化县而言,无疑会大大加重蒙童家庭的负担,因此塾师干脆来了个一刀斩,直接采用《论语》启蒙。

“这样吧,我教给你们别的,叫做《三字经》,你们跟着我读……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沈溪用《三字经》这样通俗易懂且琅琅上口的读物来教两个小萝莉,效果马上就变得好了许多。

陆曦儿虽然年岁小却很聪明,沈溪教了她几句,她马上就能背出来。等背完,还拉着沈溪的衣服,笑着问道:“沈溪哥哥,我背得好不好啊?”

沈溪看了一眼对面有些失落的林黛,知道在一个小萝莉面前夸赞另一个小萝莉并非明智之举,他只是摸了摸陆曦儿的头,没有评价好坏,而是说道:“曦儿,你回去后背给你娘亲听好不好?”

“好。”

陆曦儿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

随后,沈溪示范性地给两个小萝莉写了《三字经》头两句六个字,两个小萝莉依样画葫芦,但依然用去半个时辰,才把字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眼看时间不早,沈溪赶紧带领两个萝莉去药铺吃晚饭。

来到外面的巷子,沈溪突然忍不住激灵灵打了个寒颤,一种被人偷窥的感觉涌上心头。他装作若无其事地牵着两个小萝莉继续前行,眼角的余光却瞟向巷口。此时那儿正有人鬼头鬼脑四处打量,一看就非善类。

靠近巷口的位置有几个半大的小子正在玩打沙包,旁边有两个女孩则在踢毽子,此人的目光更多地落在女孩子身上。

沈溪心想,难不成是拐子?

要说这年头拐子可不少,不过少有拐卖女孩的,因为即便有人要买孩子也是为了继承家族香火。至于主动卖儿卖女的也有,但都是卖到大户做奴婢,通常卖身契签十几二十年,等于是用大户人家的米把自家的孩子养大,孩子要长到三十岁左右才能重获自由。

“曦儿,快走。黛儿你也快些。”

沈溪可不管这形迹可疑的人是不是拐子,虽然后巷这地方尚算安全,但到底细胳膊细腿儿的,被歹人抱走想反抗都难。

等到了药铺后院门口,沈溪又往外望了一眼,巷口的人已经离开,那些孩子还好端端地,不时发出愉快的欢笑声,丝毫也没察觉到有什么危险,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虽然看起来可能只是偶然路过,但沈溪却有一种芒刺在背的感觉,断定那人非奸即盗,肯定不怀好意。可到底是干什么的?所图为何?他又说不上来。

随后几天,沈溪没再见到之前站在巷子口的那个陌生人,心中稍微安定下来。

这天是腊八节,宁化县城热闹非凡,药铺里的生意也格外繁忙。

快到年底了,学塾即将放年假,因为先生要考核,沈溪平日里借口功课忙,基本都不去药铺帮忙。不过腊八节这天下午,沈溪却不得不去了药铺,因为来问药的人实在太多,周氏和惠娘两个女人实在忙不过来。

沈溪要做的事情并不复杂,就是帮助惠娘接待客人,让他们排好队,依次拿着药方上前抓药。如果遇到药柜抽屉里的药不足了,沈溪还得到后院仓库去拿,一时间忙得脚不沾地。

前来惠娘药铺问药之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惠娘都一视同仁,好在人们也都挺自觉,没有搞特殊化的。但事情总会有例外,这不,衙门那边过来两个衙役,手上拿着的药方并不是治病救人的,而是补肾气的虎狼之方。

二人进入药铺后根本就没排队,径直走到柜台前让惠娘抓药,旁边等候半天的百姓,就算愤愤不平也不敢说什么。

“两位差爷,其中有两味药需要从库房补充,不妨先到内堂稍作等候如何?”惠娘看过药方之后,对两个衙役恭敬地说道。

“快点儿快点儿,年底事忙,我们急着赶回去当差,要是误了公事,你担当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