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溪回来的头两天,都没机会见到沈永卓。
王氏似乎是沈溪把儿子“带坏”,连沈溪借口学问上有不懂的地方去问沈永卓,她都不允许这对兄弟相见。
倒是在学塾读书的沈元,沈溪每天都能见到。
六郎沈元年长沈溪一岁,他在苏云钟的学塾本来学习一直排在沈溪之后,但现如今在同龄的学生当中属于佼佼者。
沈家在县城落户,沈元现在已经不再住校,但因他的父母留在桃花村照顾祖业,他身边没有至亲之人,所以显得形单影只。见到沈溪,他好像见到久别重逢的玩伴,一直拉着沈溪问东问西。
沈溪能觉察出,沈元虽然为人孤僻,平日里话语很少,但他内心也有一股热情,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向往。
等沈溪把府城的情况都说给沈元听之后,沈元一脸憧憬:“要是我也能去府城看看就好了。”
沈溪笑道:“六哥,有机会的……你学习成绩一直挺好,以后肯定能考上秀才,到时候我们还要一起考举人,考进士。这样一来,你不但能去府城,还能到省城,甚至去京城开眼界呢。”
沈元想了想,点点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但不知为何,沈溪却从沈元这开心的笑容背后察觉到落寞和无助。
或者是因为李氏的“厚此薄彼”,大伯母王氏和二伯母钱氏有意无意出言讥讽,让沈元觉得他获得读书资格的代价,就是爹娘和弟弟、妹妹牺牲自己留在乡下吃苦,不知不觉就有了种负罪感。
沈溪这次回宁化,还有一人他不得不见上一面,那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的“师弟”王陵之。
一年多不见,王陵之已经变成个壮小伙。
十二岁的王陵之,已经跟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一般高大,而且身上肌肉结实,线条清晰,这也是他平日里练武的结果。
“师兄,我可算见到你了。”王陵之见到沈溪后有些感慨,“这两年,你教给我的那些武功我都学会了,连你说的那个很高深的飞檐走壁,我也掌握了,就等你回来把师傅所传绝学再教给我一些。”
沈溪一脸莫名其妙:“你会飞檐走壁?”
“是啊,不信我演示给你看。”
当下王陵之就表演了他的飞檐走壁绝学,并不是平地而起一蹿两丈高的那种,而是有些像后世的跑酷,横向在墙面上行走一段距离,然后不怎么费力,如同蜻蜓点水一般快速掠上屋顶。
沈溪依稀记得他根据以前见过的少林功夫,随便跟王陵之提过比如在腿上绑沙袋,又或者双臂提水行走,以此练习腿力和臂力,没想到王陵之还真上心练了,而且取得了成功。
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远
王陵之年方十二,刀枪棍棒已样样精通,甚至能违背物理规律,在直立的墙面上走出几十步远,足见他是个练武奇才。
等王陵之表演一番,面不红心不跳,走到沈溪面前得意洋洋:“师兄,你觉得我练得怎么样?有什么可指点的吗?”
沈溪倒吸了口凉气,他还真没想过自己拿来糊弄王陵之的东西,这位小伙伴还真一板一眼地学了,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
“你武功学得不错。”
沈溪首先表示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但你读书方面可有荒废?”
王陵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师兄,你别提了,那些什么之乎者也的,我平日里最烦了,可我爹总让我读,我就偷懒,反正他现在忙,没工夫管我,那些来教书的先生,来一个我打一个,直到打得他们不敢管我为止。”
沈溪板起脸道:“什么,你敢打先生?”
“没……没这回事,我就是教训了一下他们,对,就是稍微教训,用砖头……不是砖头,用师兄的话怎么说来着?对,是板砖,我拿板砖砸了他们几下……”
沈溪感觉一阵恶寒。
这是什么学生啊,不好好学习只喜欢上“体育课”,先生管教居然敢拿板砖拍先生?要是传出去,王家的名声都会有损,但到底是孩子顽劣,想来那些先生为了赚一份束脩,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任由王陵之逃课练武。
沈溪摆摆手,道:“算了算了,看来你以后没有科举进仕的命。”
王陵之拉着沈溪的袖子道:“师兄,你快教我点儿新武功啊,你以前教的,我现在学得滚瓜烂熟,最近我还在研究你说的太极拳呢。”
沈溪苦笑:“你现在比我有本事,我哪儿还有能教你啊?”
“那师兄你带着我去见师傅啊,让师傅他老人家亲自教我,师兄你这么有本事,师傅那一定是更有本事之人,师兄要是觉得我不够资格,可以考核我。现在学不到新武功,可急死我了。”
面对一个对武功这般狂热的少年,沈溪实在无语,他总不能告诉王陵之,关于师傅和武功什么的都是他编出来的,这会令一个少年的梦想破灭,对王陵之的打击非常巨大。
“你会骑马吗?”沈溪突然问道。
“骑马?”
王陵之明显一愣,“以前我爹也说过,等我大一些可以学骑马。但我总觉得,要练武,在马背上多不方便?又没法施展拳脚上的功夫……”
沈溪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欣慰笑道:“师弟,你这可就错了,你练武不能白练,无论将来行走江湖行侠仗义,还是为国征战浴血沙场,不会骑马怎么行?那些说本里的大侠,还有历史上的名将,哪个不是弓马娴熟?你光会武功不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武功用在马背上,最好连射术也多加练习。”
“哎呀,师兄,你果然不是凡人。”
王陵之一拍大腿,惊喜交加,“我怎么没想到呢?那些大侠、将军什么的,可不都是策马而行,日行八百里?那我回去就让我爹给我买匹马,只是那射箭……我不太懂,弓箭能在外面的店铺买到不?”
沈溪心说弓箭还真不好弄,明朝也有兵器管制,想用刀剑弓矢这些东西,要提前去官府报备,只有民团或者是武将世家,才可以搞到这些东西。
“找人做应该可以。”
沈溪想了想道,“就在自己家里练,可千万别拿出去,你又不是猎户,家里藏着弓箭,要是被官府知道,不但要没收,可能还要挨板子。”
王陵之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随即嘿嘿一笑:“师兄说得对,我明白了。”
随着武功进展,王陵之对沈溪越发佩服得五体投地,沈溪说什么他都觉得无比正确。
二人难得见面,王陵之亲自带沈溪到宁化县城各处走了走,宁化城里这一年多时间来变化不大,只是城里多了一座有名的建筑,那就是汀州商会宁化分馆。
宁化分馆是年底前修建完成的,由宁化当地商贾和士绅提供的土地,再由惠娘捐钱修建的一座四层小楼,作为城里的公共建筑,暂时“借给”商会作为会馆之用。
四层小楼矗立在河岸,面对滚滚南去的西溪河水。
“师兄,都说登高望远,如果能到那楼上去,应该能看到整个县城的景致,就是那些人不许人随便进去。”
王陵之望着高高的小楼,有些慨叹。
沈溪笑道:“你想进去?那还不容易?”
沈溪在王陵之不解的目光中,往商会分馆的正门而去,来到门口,却被会馆的知客拦了下来。
“小屁孩,这里不是你们玩的地方,一边玩儿去!”
那知客说话很不客气,因为商会建立得到了官府的支持,甚至知县叶名溯还为会馆提写了“宁化会馆”匾额,使得会馆有了官府背景,以至于宁化这边商会的知客都好像衙差一样眼高于顶。
“喂,叫你们文掌柜出来,他家里出事了,他儿子让我来通知他一声。”沈溪信口胡诌。
宁化商会分会的主事者,正是惠娘聘请的药铺掌柜。沈溪很清楚,他让这知客去叫人,对方肯定不会帮忙,拿出自己的身份人家也不认识。
好在沈溪编瞎话的能力不是一般,转眼就想到个点子。
那知客一听,信以为真,赶忙进去把文掌柜叫了出来。文掌柜四十多岁,家就在宁化城里,听到信匆忙出来,见到是沈溪,不由哑然失笑:“哎呀,这不是小掌柜吗?什么风把您老人家给吹到这儿来了?快请进,请进。”
沈溪这才带着王陵之大模大样进到会馆。
等坐下来,文掌柜马上让那知客奉茶上来,详细问过情况,沈溪才把原委道明。
文掌柜笑道:“我正奇怪,早晨从家里出来时还好端端的,这怎的连头晌都没过就出事了。也是这知客没眼力劲儿,小掌柜想带朋友上去看看,只管上楼去,过了晌午,我还要回药铺办点事情。”
“不用麻烦文掌柜,我们上去看看就走。”沈溪并没让文掌柜招待他,自己带着王陵之上了小楼四楼。
由于采用了沈溪建议的砖石结构,并且加深了地基,使得房屋的承重能力大幅度增加,所以才有了这四层楼房。
从四楼窗口看出去,大半个宁化县城尽收眼底,王陵之从来没见过这等壮观的景象,不由振臂高呼,好像整个天地都是他的。
“师兄,你说得对,我以后不能窝在这小地方。”王陵之很有志气地说道,“我以后要当个行侠仗义的大侠。”
沈溪笑着摇头:“当大侠,你只能扶危济困,所救的不过一两个人,你应该去考武举,然后从军,在疆场上杀敌,做个大将军,到时候你救的可能就是全天下人。侠之大者,应该为国为民!”
这些话,听得王陵之一愣一愣的。
“师兄,为何你说的话,都这么有道理?”王陵之赞叹不已。
沈溪笑着拍拍王陵之的肩膀,道:“因为我是读书人,负责讲道理,读书人拿笔杆子,而打架和打仗的事就不行了。扛着刀枪上战场,保家卫国,这是你的责任。”
王陵之坚定地点了点头,被沈溪这一番鼓励,他人生目标有了巨大改变,从原来期望当个大侠,到希望成为为国浴血疆场的将军甚至元帅。
……
……
沈溪回到宁化,最初两天还能在城里走动,但随着考期临近,沈溪也被关进屋子读书,每天只有日落时分才可以出来透透气,活动一下筋骨。
沈家虽然家境好了许多,但也没多余的银子去聘请先生回来单独辅导,采用的方法,是让沈永卓和沈溪自学。
知识差不多灌输到脑子里去了,连基本的考试流程也已经掌握,剩下的就得看临场发挥。
沈溪一连读了几天书,感觉自己都快有些读傻了。
好在没人管他,他干脆用画画的方式,来调剂读书的压力。他画得最多的,是惠娘和两个小萝莉的肖像画,用炭笔画完,再用毛笔画。
二月初九,考期公布。
县试的第一场将会在二月二十七进行,报名工作随即展开。宁化县到底是小地方,这次县试一共才录取五十人,而报名的人数,却有四五百人。
弘治年间天下太平,百姓送子读书的比往常多了些,这四五百名考生当中,以家在宁化县城的居多,并以十六岁到二十六岁的考生为主,其中年长的有五十多岁的老童生,年岁最小的却是虚岁才十岁的沈溪。
等报名工作结束,官府把应届考生的名字张榜公布,沈溪在所有学生中列在最前面,在同届考生得知沈溪十岁就来参加科举考试时,发出的不是年少有为的赞叹和鼓励,而是一阵阵奚落和嘲笑。
虽然之前有严嵩十岁过县试的先例,但严嵩从小就被冠以“神童”的美誉,沈溪的名声根本没什么人知晓。
当然,若说及“兰陵笑笑生”,整个宁化县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宁化是说本和雕版连环画的原产地,但凡城里识字的,基本都看过书店售卖的说本和连环画,并以此拿来当作娱乐消遣。
甚至兰陵笑笑生所作的《桃花庵》诗,也早就从府城传回了宁化,很多人为此而骄傲自豪。因为宁化县的人觉得,这兰陵笑笑生就是宁化本地人,虽然是谁尚不得而知,但料想将来此人肯定会一鸣惊人。
沈溪没有为过一鸣惊人特别准备什么,他想的是,只要能过县试这一关,就可以早点儿回府城,不但能让老爹老娘团聚,他又能朝夕见到惠娘和两个顽皮的小萝莉了。
第一八九章 辕门入场
二月里,闽西地界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沈溪窝在屋子里读书,很多时候只是对着窗口,往院子里瞅上几眼,心情寂寥了,就回去写写画画。
虽说沈家人将沈溪关在屋子里读书,但还是给了他一定的自由度,对于他读什么,如何读,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一场春雨一场暖,经过隆冬的洗礼,到二月下旬时,宁化城里城外已完全是春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月二十四,县试头两天,沈溪在沈明钧带领下,前去见互结的四名考生。
因为有作弊连坐制度,谁作弊,等于把大家伙儿给害了,最基本互相熟络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这几名考生,有两人是双溪镇的,还有二人是县城商会子弟,年岁都在十六七岁,均属于第一次参加县试。
年岁相仿,又是初考,坐下来谈谈考试内容也有必要。
关于四书文和五经文的押题,各个学生的先生都在做,往些年的考题会让学生仔细审读和作答。
但每届县试,都是由时任知县来出题,四书五经的随意性很大,随便拿出其中一本挑出一句,都可以作为科举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