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殿下,臣是攻啊》TXT全集下载_15(1 / 2)

士绅们意识到这位同知大人果真了不得,思虑再三,觉得应该要顺势而为,李承欢还没开口呢,陆陆续续就有乡绅富豪递了帖子到府衙要为百姓捐钱粮,铺路搭桥。

许丛文乍一听闻还以为李承欢又去逼人捐粮了,没想到李承欢也很意外,便用这些钱粮在西城也建了个私塾,请了两位先生,教西城的孩子读书认字,工钱是乡绅们一起出平摊下来一月也就几钱银子,却得了个好名声。官府替这些踊跃捐钱捐粮修桥铺路的乡绅们立了个碑,就在淮州城的府衙边,如此乡绅们便更为积极热忱。

萧煜领着一众京武卫和随行官员到淮州的时候,便是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乍一看他就知道许从文的奏疏竟然所言非虚,他看到城内迎接他的李承欢和许从文众人,突然有些佩服起来。

他是打着巡查江南路的名义南下的,为了做的像,来淮州之前,他先到了秦州,芦州等地走了一遍,因为下了好大一场雪,道上皆是积雪或者被踩踏的肮脏不堪的泥泞道路,街道行人稀少,偶尔还能看到某个墙角积雪处有冻死的乞丐和流浪狗,一片黯淡景象,与印象里春花秋月风流无双的江南大相径庭,他从没想过江南胜地,竟会有那样惨淡落魄的时节。

接见他的官员们也都小心翼翼,谄媚而卑微,生怕给这位魏王殿下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路径城中时,行走也十分困难,他只好命同行的京武卫将道路清理干净,这才成行。

因此在初一进淮州城时,他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不光是整洁干净的街道,就连百姓们面上的神态都显得十分精神喜悦,仿佛生活就该是这样热热闹闹快快活活的事情。

“臣淮州知州许丛文拜见魏王殿下。”

“臣淮州同知李承欢拜见魏王殿下。”

“臣……”

萧煜深吸一口气,终于知道为何老二如此笃定了,这样一番景象,甚至犹胜京都。那太子的自信又是从何而来呢?是那失踪的刘经历,还是……他的目光不由落到了赵介那张丑陋的面容上,啧啧果然很丑。这位赵介的事迹他也曾听闻,毕竟这事儿实在是有些荒唐可笑,实乃当初京都的一大谈资。

赵介的面上有些激动,但是又很克制,似乎有话想对萧煜说,但是又强行忍住了。他还没有摸清萧煜是哪派的人,贸然出头只会让自己死的更惨,他好不容易才将淮州的事情偷偷通过师爷传到了秦州,又从秦州转到了曹阔手里,这才迎来了钦差。可是他没料到来的竟不是太子的人,这让他有些惶恐。

萧煜便察觉出了异样,他不动声色的抬了抬手,笑道:“诸位大人请起,本王此次奉陛下旨意巡查江南,此行会在淮州暂留几日,叨扰诸位大人了。”

“岂敢岂敢。”

于是众人便簇拥着萧煜往驿馆行去,到了驿馆,萧煜这才发现,淮州竟连驿馆都与旁的州县不同,十分干净敞亮,看来是花了不少心思打理的。莫非这李承欢当真搜刮了许多民脂民膏充实了府库?

萧煜安置下来后,便派人去暗访刘经历的家人,并将李承欢唤到了驿馆,李承欢难得见到京都故人,不免有些高兴,虽然与这位魏王殿下不算太熟,但是好歹同是京都棋坛的好手,也曾对谈几局。

“魏王殿下,寻下官可有事要吩咐?”李承欢为萧煜斟了杯茶,笑道。

萧煜接了,吹了吹白瓷杯里热气腾腾的水雾,笑道:“李大人是淮州同知,又与本王曾有几面之缘,本王想着,既然来了淮州,还是先向李大人打听打听淮州的情况才是。”

“自然,魏王殿下想知道什么,承欢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承欢恭谦的说道。

“本王一路行来,各州县都因大雪封城,街道上几无行人,十分冷清,可到了淮州却仿佛进了另一方天地,耳目一新,实在有些好奇,淮州究竟发什了什么?”萧煜是真的好奇,这绝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办到的壮举。

李承欢便抿嘴一笑,十分谦虚的说道:“不过以德服人,叫百姓信任官府,此后做任何事情便事半功倍了,前段时间下了三天三夜的雪,道路不通,下官便命差役组织乡里一同铲雪,于是百姓皆争相帮扶,两日便将街道打理的干净整洁,百姓淳朴良善,官府若是做好表率,便能一呼百应,于是,便是殿下看到的情形了。”

“以德服人?这话说来简单,可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李大人短短数月时间,是如何做到的?”萧煜有些不信,以德服人这话都是用来骗鬼的,要真能以德服人还要什么军队,打什么仗?

“这个,殿下若是愿意移步,随下官在淮州城里四下走走,大约就能明白是为何了。”李承欢笑道。

萧煜十分好奇,便点点头,“如此甚好,那便走吧。”

于是李承欢便领着换了便服的萧煜走上了淮州城的街道,亲身融入了淮州城的热闹后,萧煜也不禁被这城市的和谐欢乐感染,走着走着,看到两个小朋友在打架,还没怎么样呢,就有巡逻的差役将两人拉开,凶巴巴的呵斥,若是伤了人,可是要挨板子的。然后两个小朋友便怂了,各自躲回自己家里,然后就见差役和气的和小朋友的父母好生交代,不要纵容孩子打架,伤着了就不好了。

萧煜诧异的看向李承欢:“这种小事,差役也要管的吗?”

“自然是要管的,尤其是孩子是最要管教的,他们将来才是咱们齐国的基石,不是吗?”李承欢一边走一边说。

萧煜点点头,突然有一个红红的东西向他袭来,他眉头一凝,立刻伸手拍去,却被李承欢接在了手里,他扬手给萧煜看,是朵鲜艳欲滴的红梅。

“殿下莫要紧张,是有姑娘觉得殿下生的俊俏,掷花已示心意。”

萧煜看了那掷花少女一眼,竟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稍稍有些发热,他抿抿嘴,没有说话,又往前走去。

到了一处卤煮铺的时候,伙计立刻匆匆用荷叶油纸包了一块卤肉递给李承欢,并笑嘻嘻的笑道:“大人请笑纳,好吃再来。”

萧煜便看向李承欢,眼带询问。

“若是下官吃了说好吃,他铺子的生意会好很多。”李承欢解释。

“为何?”

“因为姑娘们都会闻风来买呀!殿下不要看承欢如今落魄被贬离了京都,可还是很受姑娘们喜爱的。”李承欢朝萧煜眨眨眼,狡黠的笑道。

萧煜立时便懂了,他突然想到李承欢在京都的名声,逛青楼都向来不用花钱,甚至有头牌愿意倒贴钱请李承欢弹琴唱曲,或是吟诗作赋,确实是十分讨姑娘们喜欢的。

这李承欢还真是……很妙的人呐!

走了一圈,萧煜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淮州的与众不同,这里藏在江南路几百个州县之中,仿佛一处世外桃源一般,与别处格格不入,却又美好的让人觉得此处才应当是江南。

最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城中百姓对李承欢即是敬爱又是亲近,丝毫没有其他地方百姓对官员的畏惧与谨慎。可以看得出,李承欢是没有什么官架子的,平时也应当常常和百姓们打成一片,不如此不可能造成如今的景象。

他觉得即便刚开始的时候,李承欢动用了一些雷霆手段,打压了一批官员豪绅,但最终得到了这样一个盛世景象,那又有何不可呢?

当他看到府衙前的碑文,甚至看到有乡绅派了家人来给府衙送棉衣棉被时。

他甚至觉得已经没有必要查什么刘经历和赵介了。什么强征钱粮,恶贯满盈,民怨沸腾,瞧瞧这淮州城的盛况,说出去都是笑话。

第40章

萧煜决定绝对不要做这个笑话!于是当夜他就将去调查刘经历的人叫了回来,也没有再派人去联系赵介,并且十分果断的将淮州城的所见所闻洋洋洒洒写了上千言这才罢休,连夜叫人送往京都御前。

不知情的人都要以为他收了李承欢的什么好处,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奏疏里写的内容尚不及他所见所闻的万一。他不仅写了淮州,还用了一点笔墨描述了它所经过的其他州县的情况,稍一对比便是天上地下。

萧煜又在淮州待了几日,随着李承欢吃遍了大大小小的酒店饭馆,其间还有乡绅听闻殿下来江南巡视,一起组织了一场宴席请殿下赏脸,整场宴席和乐融融,没有任何乡绅表达不满,直接击破了压榨乡绅至民怨沸腾的控诉。

因为这淮州的热情,萧煜几乎不想走了,但是考虑到自己是打着巡视江南路的名义来的淮州,还是念念不舍的离开了。

最后经过江南路布政使司的时候,曹阔依然坚定的表示他所言非虚,萧煜便十分不客气的让他自己去淮州看看,之后再来说这话。

萧煜的奏疏呈上御前后,皇帝有些诧异,他原以为许从文是夸大了的。没想到老四的奏疏更是夸张,简直将淮州给夸上天了,完全没有提及那个失踪的刘经历和那个被压迫的不得伸张的赵通判。不久后又收到了曹阔的请罪奏折,事情便明了了。这曹阔听信赵介一面之词便上书来弹劾李承欢,结果自个儿到了淮州一看,立刻知道事情不妙,马上就写了请罪书,十万火急的送来了御前。

皇帝也是被气笑了,不过真相大白了,淮州的事儿是好事儿,他也没有气太久,便随手又批了个调令,将赵介又贬到了穷乡僻壤做县丞,这辈子恐怕也没有翻身之日了。至于曹阔,念在也是被人蒙蔽,及时请罪,便被罚了半年俸禄,以示惩戒。

皇帝想了想,又批了条调令,命李承欢明年春分时节回京述职。

如此,这件事儿就定了。皇帝高兴之下,还将李郸叫进了御书房,夸赞他儿子教育的好。李郸大约知道淮州的情形,也不意外。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新元时节,淮州家家户户都在置办新年所需的物件,新衣服对联福字炮竹,因为今年淮州没有任何伤亡,百姓们的情绪都格外高涨,李承欢的调令已经到了淮州,百姓知道李承欢在淮州待不了多久了,十分不舍。有人提议除夕夜,全城百姓组织一场盛大的流水席,迎接新的一年,以此纪念李同知的到来。

李承欢十分感动,便也开始与众官员一起协商此事,很快便定下了章程。此次流水席李承欢出了大头,其余便是各家乡绅们各自筹了些银子,几两罢了,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几顿饭钱,但能巴结到李承欢,就实在是很划算了。

赵介的调令也早就到了,他没有李承欢缓行的待遇,接到调令第二日便上路去任职了。众人哪里还不知道风向?

李承欢除夕当天亲自为角舍写了对联,“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笔锋遒劲潇洒,端的是一手好行书。

除夕当夜,万户迎新。

几万桌的流水席面铺满了淮州城的街道,无数灯火照亮了淮州的夜空。时隔多年,淮州城的百姓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是一场可传颂千古的盛况。

而做到这一切的同知大人来年春天就要离开淮州,回到京都了。

众人不明白为何李同知要花这样多的心思,将淮州改造成如今的模样,只知道因为李同知的到来,他们终于学会了邻里乡亲,祸福同当,人活一世,理当如此。

初八那天,李承欢便已经收拾好了行囊,打算回京了,天色尚早,太阳还未升起,昏昏暗暗中,却有无数人在角落里探头探脑的注视着李承欢一行人。

李承欢的目力耳力何等惊人,他一一扫过,朝众人挥了挥手。

藏在暗处的众人这才走了出来,朝李承欢挥手,大声喊道:“同知大人,此去京都,前程似锦!”

李承欢便大笑道:“多谢乡亲们吉言,望各自珍重。”

李承欢一行驶入官道后,陆迁才啧啧赞叹道:“大人这一行小半载,却收获了如此民心,实在了得,陆迁佩服。”

“我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当时就只是不想看到有人无处伸冤,有人惨死街头罢了。”李承欢也感叹莫名。

“那个刘经历……”李承欢突然问。

陆迁看了李承欢一会儿,突然笑了起来:“哈哈哈,就知道大人过不了这个坎,早晚是要问的,大人放心,此人确实被我等绑了沉塘,不过就是在水里泡了一夜,就灰溜溜跑回老家了,至于为什么没人能找到他,怕是怕被有心人利用,因此隐姓埋名了吧。”

李承欢诧异:“真的?”

“大人不信?我陆迁是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凶徒吗?况且此事若是被殿下知道,殿下也不肯放过我的。大人放心就是。”陆迁信誓旦旦。

李承欢便点点头,胸中淤积已久的不畅终于纾解开来。

却在此时,李承欢耳尖的听到了身后有快马奔袭的声音,陆迁也听到了,两人相视一眼,叫停了马车。

一人一马很快赶到,立刻急声道:“大人!不好了!秦州连续七天七夜的大雨,引起水患,淹了整座城池,雨还未停,大坝坚持不了多久了,一旦大坝被洪水冲垮,接下来就会途经芦州冲向淮州,到时便糟糕啦!许大人知道后,立马叫小人快马加鞭将大人请回去,主持疏散百姓事宜!”

“什么?”李承欢震惊,怎么会突然发了大水?他忙是命人调头,往淮州赶去。

“大人,水患可不是小事,出了乱子,是要人命的,不若我们绕道走吧?”陆迁着急。

“淮州百姓如此信任我,此时回去尚且有一线生机,若是因为我贪生怕死,害了淮州十数万的百姓,我岂不是要以死谢罪。”李承欢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陆迁的提议,并冷冷的看着他说道:“陆参将若是怕死,可以此时与我分道扬镳。”

陆迁心头发苦,他若是这个时候逃了,往后天涯海角哪里还有他容身之处啊?

于是他立刻改了话锋,说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我陆迁既然答应了殿下要保护好大人,就是死也要死在大人前头的!大人放心,陆迁与手下众将士,会以生命护卫大人,以及城中十数万百姓!绝不退缩!”

李承欢这才缓和了面色,点点头,面色依然沉重。

现在疏散去其他州县已经来不及了,况且不知道这洪水会波及多少州县,去哪里都不安全,若是在路上被洪水冲走,那就真是十死无生了。只能先找一处高地,将粮食物资组织人手运上去,等候洪水退去。

李承欢打定主意,便直接到了府衙和许从文会面。

“师兄,这下可如何是好?怎么就发了洪水了呢?这江南水域颇丰,从未听说过哪里发过洪水啊?”许从文已经急的团团转了,头发都要愁白了。

李承欢说道:“你莫要心急,此时最重要的是,组织百姓,千万不能慌乱!一乱,整个淮州城就完了!你先想想,淮州何处地势最高?又能容纳数量庞大的人群?”

许从文强自镇定了下来,很快就报了一处地方:“金坛寺所在的景云山,地势极高,乃淮州之最,主峰上因为有了金坛寺,香火旺盛,开辟了大片平地,其余侧峰也有拱卫主殿的侧殿,可容纳不少人。”

“如此甚好,那还等什么,赶紧召集差役们组织人手运水运粮上景云山,时间不等人,必须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