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有先帝聊天群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6(1 / 2)

靖显宗也来了:“@何元菱 哇塞,一来就看到好消息,恭喜小菱菱!”

又来小菱菱……算了算了,这群里真心为自己高兴的也没几个,都喵了个咪的是带着私心的一帮鬼皇帝,何元菱不跟他计较,暂时原谅他的猥琐。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我想拯救大靖,怎么就那么艰难呢?”

诸位先帝纷纷问:“怎么了?”

“又有何事?”

“??”

见先帝们关心得十分真诚,何元菱便将自己被包家强迫说书,十天后很可能要被包典史欺男霸女的遭遇说了一遍,并表示自己万一落到那个火坑里,只怕从此便没有心情没有时间再来打理群,诸位先帝要自求多福了。

先帝们一听,这还得了,一个个拍棺而起!

“大胆!一个小小典史,谁给他这么大权力,县令也不管管?”

“@靖宁宗 出来说几句,你怎么治的国,怎么理的政,这阳湖县到底怎么回事?”

“还鱼米之乡,朕看,是鱼肉之乡吧!”

靖宁宗大概是在急着联系被砍头的老臣,这会儿终于出来说话了:“诸位祖宗爷爷稍安勿躁,刚问清楚,这阳湖县令是新科进士,朝廷打算重用,放到阳湖县历练去的,上任还没多久。”

靖世宗道:“阳湖县属江南省长州府,地方富庶,民风并不刁蛮,这叫什么历练,分明是镀金。”

其他几位先帝也纷纷表示,这种安排的确匪夷所思,只怕这位新科进士是哪位当朝大员的门生,去个富饶地方,替大员搜刮民脂民膏去了。

群情激愤之时,今晚一直没有出现的靖圣祖姗姗来迟。

靖圣祖:“不好意思,看《西游记》入迷了,都没发现群已经开了。”

“群主又有麻烦了?真是孙悟空西天取经,要经九九八十一难啊!”

哇塞,《西游记》十级专家出现了。

第22章 君无戏言

这位《西游记》十级专家在群里一说话,靖太祖第一个发现了问题。

“@靖圣祖 群书店买的《西游记》?”

靖圣祖得意洋洋:“正是。”

顿时另外六位先帝都炸了,一人一句:“你积分够了?”

一时间,这五个字在屏幕上刷了六遍,队型特别整齐。

靖圣祖更加得意洋洋,反问:“你们积分都不够?”

这反问着实拉仇恨,先帝们集体沉默,一个都不愿意回答,群聊天出现短暂空白。

人家千古第一帝也不是徒有虚名,审时度势的能力非同一般,靖圣祖立即自己优越感有点太强,很不利于群内的安定团结。

立刻呵呵呵:“主要还是群主抬爱,经常给朕点点赞什么的,积分就涨得快了。”

“以后大家要更加爱戴群主!一起加油啊!”

见他自言自语缓和气氛,诸位先帝也原谅了他,高姿态出来冒泡。

儿子第一个说话,毕竟跟自己父亲比较好沟通。

靖世宗:“@靖圣祖 父皇,有无涨积分秘诀,传授则个?”

其他先帝们也不计前嫌,纷纷讨教。

靖圣祖倒也是认真思索了一下:“朕觉得,群主点赞或送礼,固然能涨积分,对大靖朝的贡献也十分重要。若能为群主分忧,积分也自然上涨。”

这话倒也没说错,何元菱心里是明白的,她能看到积分上涨的实时播报,不仅自己手中握手涨积分权利,系统也同样会根据他们对大靖朝的贡献,即时上涨积分。

话虽诚恳,开国皇帝却不服气。

靖太祖最暴躁,气得又在棺材里翻了个身:“卧槽,没有老子,哪来的大靖朝。卧槽,老子积分还没孙子高,这什么破群!”

靖高祖也不服气:“活得短怪朕喽?谁不想多做贡献,也得老天答应啊。”

靖仁宗不想看到祖宗吵架,打圆场道:“虽然我们已是故人,但有了这个群,有了群主,还是可以继续给大靖朝做贡献嘛。圣祖皇帝也是在群里涨的积分嘛,对不对?”

好像有理,太祖和高祖气呼呼地憋积分去了。

突然,靖神宗大叫起来:“哇塞,才发现朕的积分也够了,朕也能

看《西游记》了。”

何元菱一个“棒棒哒”就涨了两万积分,靖神宗自然够了。

其余的又不服了:“为什么你个昏君都够了?你对大靖有什么杰出贡献?”

靖神宗得意:“不服憋着。反正朕积分够了,已经买了,等会儿群主一下线,没的聊了。你们就在陵寝里继续数珍珠吧,朕和圣祖皇帝一起看《西游记》。”

“哇哇哇!”

一会会,靖太祖就满头包了,都是棺材盖上撞的。

何元菱不理他们,也不提醒,随先帝们闹腾。这帮寂寞了一两百年的家伙,一天不吵就憋得慌,多少情绪要发泄。发泄完了,自然就会想到何元菱。

他们都是极其聪明之人,何元菱要是太主动带节奏,反而会被他们防备和轻视,必须让他们自己回过味儿来,主动自觉地为何元菱出主意。

果然,靖仁宗回过神来。

“各位稍安勿躁,神宗昨日给群主出了个好主意,想必积分上涨便是来自于此。”

靖世宗也点头:“有理。群主是咱们拯救大靖的唯一希望,帮助群主就是帮助大靖。”

靖太祖也不揉脑袋上的包了,立刻找何元菱。

“@何元菱 群主,刚刚你说的那事,咱们来议议?”

瞧吧,都不用何元菱出马,脾气最暴躁的那一个,主动要讨论何元菱的鸡毛蒜皮了。

讨论终于回归正题。八位先帝齐齐就位。

靖显宗:“小菱菱,朕真心建议你还是进宫吧,弘晖小儿应该立后了,但凭你这么美貌,当个贵妃还是绰绰有余啊。”

馊主意。何元菱无视。

靖宁宗是和现世最接近的一位,毕竟他有和刚刚被砍头的老臣有联系。

所以靖宁宗插了一句嘴:“弘晖虽已十八,倒是至今未曾立后。”

何元菱心里呵呵,后宫佳丽三千多,也不立皇后,这是怕人管吧。没有皇后才能胡天胡帝啊,啧啧,果然荒淫无道。

靖高祖说话少,憋积分却是很用力,突然就给想了个主意。

“先前群主说,这个阳湖县,县令都要让着典史几分?这就有法子了!”

何元菱说话了:“百姓都如此说,我倒也不认识县令和典史,不知真假。”

靖宁宗叹道:“就是真的。新任阳湖县

令束俊才,才二十一岁,包典史家在阳湖已经数代大户,根基很深,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自然是要让着几分。”

靖世宗虽然风调雨顺了一辈子,对这些县乡情况也有了解,道:“地方大户是铁打的,县令是流水的,官声亦是百姓抬的,这些当知县或知府的,一般都不与地方大户计较,反而是联手互抬的多。”

靖高祖却道:“当年朕手里,处置过一个知府杀吏案,可见,也未必是这些府县的堂官们都愿意忍。群主倒可寻个机会,去见见这位束知县,知县与典史之间,还怕寻不出嫌隙么。”

哇塞,何元菱心里顿时亮堂了。

没想到这个靖高祖活得不长,心机很深啊。这招挑拨离间都能想得到。

“可我只有十天。寻嫌隙也来不及吧?”

靖高祖一声呵呵:“只要寻到嫌隙,朕自然有法子,让你三天内解决。”

“三天?”何元菱惊呆了,这话说得也太满了吧?

哪知靖高祖道:“君无戏言。你只需速速将束知县和包典史的底细拿来,越详细越好。”

这天晚上,先帝聊天群打烊后,大家心情都不错。

靖圣祖和靖神宗各自阅读《西游记》,其余先帝也觉得鬼生充满了希望,就连一向暴躁的靖太祖都揉着满头包开始憧憬美好的古墓生活。

何元菱睡得也很香。她有十天时间,要干一件大事。

无论是阳湖县令,还是包典史,都足以在阳湖县这个地盘上掀起一场滔天巨浪。当然前提是,她功课要做足。

说书就是这点好啊,人多嘴杂信息广,是何元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第23章 阳湖县城

一个优秀的“说书小娘子”,自然是喜形不怒于色的。

哪怕心中正为自己的处境担忧,说起孙悟空打妖怪,也是曲折惊险,扣人心弦,教人身临其境。

所以余山镇的百姓丝毫不知,他们喜爱的“说书小娘子”正被阳湖县一霸包枢光给威胁,人身安全完全没有保障。

何元菱还是坐在那张椅子上,旁边案几上搁着毛大端上来的茶水。

她说着故事,弟弟何元葵则密切观察着观众席。

包家的黑衣人又来了,但今日只来了一个,大约是有其他事务在身,只呆了约摸小半刻钟,确定何元菱没有连夜逃跑之后,黑衣人先行离开。

何元菱并不在意黑衣人。

黑衣人在或不在,不过就是今天少了几十文钱的区别。

说完了今天的两场,人群渐渐散去。何元葵非常“有涵养”地将今日份的铜钱都收到钱袋子里,并不数。

“何姑娘辛苦了,快来喝口热茶。”毛大他爹已经重新沏了一壶。

何元菱也不推辞,和何元葵坐到茶棚里。刚坐下,望见温河过来。

毛大他爹又招呼:“温郎中,稀客啊,来喝茶?”

其实他也不知道温河是不是来喝茶的,温河眼睛太小了,根本瞧不出他的目光在望何处,很难判断他想去哪里。

但这一招呼,温河倒的确往茶棚里来了。

“温郎中,我们在这里!”何元葵起身招手。

“我瞧着几家邻舍都陆续回家,便知你这儿的说书场子散了。”温河在何家姐弟的桌上坐下,将扎好的几包药递给他们,“这是你奶奶的药,按我昨日说的服用,三天后我再去复诊。”

“谢谢温郎中。”何元菱收了药,让弟弟放到随身带的篮子里。

毛大她娘正好过来给温郎中送茶,看见他给何元菱送药,便随口问:“何姑娘家中有人病了?”

“我奶奶病了,昨日请温郎中去我们村上看病来的。”

毛大毛二也在旁边竖着耳朵呢,立刻问:“就是那个很凶很凶的奶奶?”

都是何元葵干的好事,在外头为了赚钱,把奶奶给编排得哟……

“虽然很凶,但对我们还很好的。所以

奶奶病了,我们要尽力给她医治。”

毛大他爹也走了过来。每天何元菱的说书场子散了之后,他茶棚里的人也骤然减少,能歇口气。

“一直没好意思问。你家里,就姐弟两个?没见这么年纪小小就要出来挣钱的。”

温河望了一眼何元菱,这回何元菱看清了他小眼睛里的内容,是叫她不要太坦诚。

“嗯,父母早逝,家里只有奶奶和我们姐弟俩。”

毛大他爹娘一同投来同情的目光。

毛大他娘微微叹了一口气:“可怜的娃……”

毛大他爹则立即朝毛大毛二瞪了一眼:“瞧瞧人家,都会挣钱了,你们还光会淘气,一点都不知道给铺子帮帮忙。”

毛二当即回了一个鬼脸,拉着姐姐跑远,免得又被殃及。

“毛老板,我想问你们个事儿,阳湖县城,你熟悉么?”何元菱问。

“熟啊,我从小在县城长大的。”

毛大她娘立刻插话:“他们毛记茶水,在县城也是小有名气的,可惜分家的时候,茶馆传给了他长兄。当弟弟的可不活该倒霉嘛,只能到镇上来讨生活。”

“你这女佬,总这么计较。没分到铺子,不是分了现钱么,不然哪有钱来镇上买房开铺子。”

“得,吃了亏还乐呵,你活菩萨。”毛大她娘哧之以鼻,不再理他,扭身去另一桌收拾去了。

毛大她爹挥手:“切,女佬家就是这样,沾光不记得,吃亏能念一辈子。”

又问何元菱:“你要去县城?”

何元菱点头:“奶奶病了,家里屋子也要翻修,不然都过不去这个雨季。打算在镇上讲完这个本子,去县城看看,能不能挣更多。”

毛大她爹眼睛一亮:“我们毛记茶水在县城的铺子,可不是我这个规模,是个正经六开间的茶馆,顾客盈门,要不要去我长兄的店里说书?”

哈,怪不得你家女佬要不服气,这个差别的确大了点。

何元菱笑道:“若能这样,自然最好,先谢谢老板了。”

“不用谢,自从你来说书,我茶水铺生意也跟着旺了不少,要说谢,我还得谢你呢。”毛大她爹又道,“说起来,我还不愿意你去县城呢。”

“也没这么着急,我这本子还得讲好一阵呢,只是

先打听打听县城的情况,毕竟县城不比镇上。”

何元菱眨眨眼:“在镇上,也是有了老板您这样的好心人,我才这么顺利,到了县城,怕是要复杂不少。”

“那倒是。”一顿马屁拍得毛大她爹心中十分舒坦,“咱们县太爷是新来的,总想着要干一番大事,前阵还听说,把县城的乞丐都给圈了一个地方,不许随街乞讨。这不是断了那帮花子们的财路,差点闹出事儿来。”

“哦?后来呢?”

“后来啊,听说是县丞和典史出面把县太爷的命令给废除了,又出动了衙役交锋数次,才总算给平息了。”

何元菱又点点头,作恍然大悟状:“哦,看来还是典史们对本地的情况比较了解……”

话音未落,听到不远处正在擦桌子的毛大她娘,重重地“哼”了一声。

那声音是鼻子里出来的,非常明显,是嘲讽。

“老板娘怎么了?”何元菱问。

毛大她娘冷笑一声:“他们啊,对本地情况当然了解,尤其是哪家有漂亮的姑娘,格外了解。”

何元菱心里咯噔一下,却装出惊讶之色:“何出此言?听着不像好事儿。”

“去去去,女佬家别在外头胡说。”毛大她爹挥手,想让老婆进屋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