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显符很是犹豫的低下头。
皇帝压着心中的怒火,说!
大理寺寺丞,是太子的人!
皇帝张嘴深吸了一口气,微红着眼眶,抬起手,旋即握拳砸向桌子,起身吼道:叫太子...
启奏陛下,登闻鼓院使求见!
皇帝暗压下怒火,一个个的,上赶着来催命了!背转过身,让他进来!
一名宦官入内,陛下,阙门前有人击鼓鸣冤!
萧显符便将宦官手中的奏状拿过转交皇帝。
皇帝打开,沈徒两个小小的字却极为醒目,甚至是刺眼,他差点将奏状撕成两半,旋即冷静下来顺了一口气,先交由大理寺受理,着人彻查沈徒一案,若证据确凿,三日后重开此案!
宦官听后,从萧显符手中将诉冤的状子接回,是!
陛下切勿动怒,御体要紧。
宦官走后,皇帝长叹了一口气,转过身道:在他们重开案子之前,让赵王带着人,带着证据...皇帝突然顿住,皱下眉头抬头看了一眼殿外的天色,摆驾,朕要出宫!
萧显符紧紧跟随。
去赵王府!
是。
圣驾从大内晨晖门出,车辇停在了赵王府的大门口,随后王府便被皇城司的禁军团团围住。
一声箭响,正中靶心。
王爷,王爷!
何事这般慌张,那边的事办妥了?赵王放下手中的长弓,走到棚子内擦了擦手。
陛下来了!
什么?皇帝突然不告而来,赵王大惊的侧抬头,反应过来后便将手中的布扔了,拔腿往大门口赶去。
赵王急匆匆的赶出,见皇帝穿的是便服,脸色也十分平淡,赵王更是心慌,暗压着害怕趋步上前,眯眼笑道:儿请爹爹安。
皇帝只是轻轻点头,迳直走入了王府的中堂。
爹爹怎么亲自来了?也不事先告知儿,儿一点准备都没有。
我就是突然念及,便想来看看你。
此时距离早朝散去才不过一个时辰而已,皇帝平日里政务繁忙,除遇大事否则是不会离开大内的,这些赵王心里都很清楚。
都是儿不好,最近这段时间都没到大内去探望爹爹与娘。
赵王又走到中堂左侧的偏厅内遣退了所有人,亲自端了一杯茶给皇帝,爹爹请喝茶。
爹爹当心烫。茶置桌上。
皇帝缓缓抬头,凝视着很是孝顺的赵王,我平日事情繁多,顾及不上三郎,三郎可怨我?
赵王便在皇帝身侧蹲下,轻轻垂着御体,儿怎么会怪爹爹呢,爹爹是天下人的君父。
朕是君,也是父。
前阵子因为六郎的事情迁怒于你,错怪了你,朕心中也不好受。
惹爹爹生气,还让爹爹难受,都是儿的不是。
我老了,不管是这个家,还是这个天下,日后总是要交到你们手中的,持家不易,掌天下更难。
儿知道,爹爹既要操心天下之事,还要替我们几个不成器的儿子劳心。
朕希望,不管日后是谁,这个国家都能够像现在一样国泰民安,也希望你们兄弟能够和睦,齐心协力对外,我虽驱契丹千里,可是一把火烧了草原,来年它又会长出新的草,无穷无尽。
赵王停下手中的动作,迟疑着抬起头,呆呆的看着皇帝,看着那双他永远都看不懂的眸子,楞道:爹爹?
皇帝起身朝前走去,朕的膝下只有你们三人,朕累了,希望你们三个替能替我分担些,所以和老臣们商议着,让你出廷。又回头俯视赵王,你的大哥是储贰,你与六郎便是你们大哥的左右手。
皇帝背起双手,朕不希望,再次重蹈燕王一事!说罢便转过身朝前踏出了赵王府的中堂。
皇帝走后,赵王急忙起身,却被萧显符拦在了门口。
赵王楞道:萧公事?
三王,下官奉陛下之命,请三王,将人交给下官!
什么?
萧显符拱手,陛下已命大理寺彻查沈徒谋逆一案,若证据确凿,三日后由三司使重开此案。
陛下要什么人?陛下又想袒护谁吗?
陛下知道人就在三王手中,陛下不会袒护谁,只是此案至关重要,人,三王可以先不交由下官,但下官要代陛下在大理寺重开案件前审问,三王有三天的时间选考虑。
陛下什么都知道了?
萧显符点头,是!
皇帝回去后,拒绝了今日所有大臣的请见。
州府直递的奏疏陛下还没有看。
皇帝抬头怒吼,看什么看,家宅都不宁了,这个国还会安吗?
陛下,萧公事回来了。
萧显符入内,皇帝扶着额头,见萧显符两手空空,挑眉道:人呢?
萧显符摇头,三王不肯给人,这是那两个人的口供。他便将一份按有指印的状词从怀中拿出,呈上前。
皇帝只匆匆看了一眼,便愤怒的将其扭成一团,不敢相信道:朕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儿子?
萧显符低头拱手道:三王还让臣跟陛下说,三王把太子当做亲哥哥,而太子却只当三王为臣子。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作势弯腰,萧显符便忙的上前将那一团纸拾起交给皇帝,陛下,御体要紧。
皇帝接过纸团,缓缓走至座上,将皱巴巴的纸重新展开,叹道,你先下去吧。
是。
赵慈。
小人在。
皇帝看着密密麻麻的字,皱眉道:四川那边?
小人派人过去足足查探了半月,并未查到什么。
皇帝又瞥向平时有绿袍站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