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01章(2 / 2)

文德殿内,皇帝翻着桌上的奏牍,旋即将其覆

但地上,零零散散。

朕是马上就要死了还是怎么了,从去年开始就有官员上不断疏劝立皇太子,难道没有太子他们就不活了,没有太子这个国家就要亡了?

刘妙仪拾起一卷被皇帝甩至地上的札子,朝臣们上疏是因为官家让汉王监国两次,汉王又是官家您的嫡长子。

我看,他们是瞧吾宠爱福庆,怕吾会立皇太女让女子主政。

官家心中,不是这样想的么?刘妙仪将札子放回,又将桌案收拾齐整。

皇帝低下头,至少吾心中并未确定好。

但是官家已有偏心...

爹爹!一个扎着总角十来岁的女童跑进文德殿,内侍也随着匆匆跑进,慌张的叉手道:官家,公主她不肯等通报...

好了,皇帝挥手,你们退下吧。

内侍们相视一眼,旋即躬身退离,是。

刘妙仪朝福庆公主躬身,公主。

福庆公主抬头冷看了她一眼,旋即撇头走到皇帝身前,爹爹。

娘娘让你来的么?

福庆公主摇头,娘娘不知道呢,是如华偷跑出来的。

嗯?

福庆公主靠在皇帝膝侧,伸出白皙的小手指戳着玉带上的带銙,如华听见坤宁殿的小黄门在议论说爹爹要给哥哥娶亲,哥哥要娶的人可是二姐姐么?

皇帝抬手拍了拍福庆公主的脑袋,婚事还没呢,要等你哥哥及冠之后。

那爹爹是真的要哥哥娶二姐姐了?福庆公主盯着皇帝嘟嘴道:可是哥哥并不喜欢姐姐呀,哥哥说过,熙儿和姐姐在哥哥心里是一样的,哥哥那么好,又是最最听爹爹话的。

------------------------

坤宁殿内,汉王请过早安后规规矩矩的坐在母亲身侧。

太史局收了熙儿妹妹的八字,此事娘娘为何不先告知儿子,儿子...汉王低下头,儿子不想娶。又解释道:儿子只是当她为妹妹,可是娘娘如今要让儿子娶她...

你与她朝夕相处十余年,她可有什么不好么?

熙妹妹...与儿时不一样了,如今大了眼里都是规矩,知书达理并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儿子...汉王支支吾吾的,一时间又不知道要用什么理由拒绝母亲。

吾也不想逼迫你,可是她那日求吾说自己宁愿青灯古佛也不愿嫁他人,你若是不愿意娶正妻她亦可退居侧室,不过吾拒绝了,她是长公主之女,父亲又是嫡出的将门,配你便也不算高嫁。

可是娘娘,汉王从椅子上屈膝跪伏,磕头道:儿子并不喜欢她。

你知道吾与你爹爹是怎么认识的吗?你知道吾又是如何嫁给你爹爹的。

汉王抬起头,祁先生说是赐婚...

是啊,萧幼清起身将儿子扶起,当初你爹爹还死活不肯娶我呢,不惜抗旨触怒先帝,还跪在殿前求了先帝好久。

爹爹不肯?汉王不可思议的楞道。

亲迎之前你爹爹从未见过我,现在想想,她当初娶我的时候定在背后说了我很多坏话。

可爹爹现在明明...汉王话止。

有些时候缘分便是如此,也许是人为的的刻意,也许这本就是你这一世的缘。萧幼清将汉王扶着坐下,你仔细想这几年,是不是都是二娘在你身侧细心照料。

汉王低下头,此前从未想过周围的人和事。

这也是你爹爹的意思。

爹爹的汉王抬起双眸,意思吗?

至你的诞辰还有数月,及冠礼后礼部与太常寺就会正式筹备你的大婚,吾不希望你日后辜负她,所以你还有时间考虑。

汉王躬身后退,臣会考虑清楚的。旋即转身。

萧幼清看着儿子的背影,男子娶妇可有妾室与续弦,而女子一生一嫁,你当自己想明白。

汉王停顿片刻后朝前离去,从坤宁殿出,内侍紧跟上前。

大王,小人斗胆。

说。

近日朝中有不少大臣上奏请求官家册立大王为太子,最后却都被官家严厉斥责且下令不许再提立太子一事。

汉王顿住脚,内侍又道:二姑娘是大王亲姑母秦国长公主的次女是皇太后殿下的亲外孙,父亲又是执掌殿前司的殿帅,若大王娶了二姑娘,便可以获得三衙及皇太后殿下的支持,这储贰之位...

一向温和的汉王突然转过身,大呵道:放肆!

内侍便颤抖着跪下,小人该死。

你是想离间君臣还是挑拨我与官家的父子关系?

小人不敢,内侍连连磕头,只是官家对福庆公主连连破例,宠爱之盛令朝臣皆以为要册立皇太女,小人是替大王担忧。

这储贰之位本王本就没有兴趣,你再敢多嘴...汉王看着跪伏地上不停的颤抖内侍,旋即将心中憋着的气呼出,很是无奈,你起来吧。旋即无力的垂下手转身道:我是他的臣。

内侍跪着抬起头,可大王也是官家的子。

--------------------------------

文德殿中,内侍将福庆公主送走后,皇帝才松了一口气。

其实朕是不愿让姊姊的二姑娘嫁给汉王的。

刘妙仪很是明白皇帝的意思,二姑娘的父亲掌管殿前司,母亲又是官家的同胞姊姊,若是汉王娶了宗赵二姑娘为妻,官家这太子是无论如何都要立了。

兜兜转转都绕不开太子,皇帝倒在椅子的靠背上,你可知道先帝一朝的皇太子有多难做么?

可是现在是官家当朝,海清河晏,又何来那么多争斗呢?刘妙仪走上前,臣大概知道官家在想什么,但是有些东西不合时宜,亦不得急功近利,且福庆公主还年少,臣斗胆,福庆公主有些过于任性恃宠而骄,于国家而言,官家的继任者需要一个仁厚之君。

官家,内侍走进文德殿,汉王求见。

汉王?他不是给他母亲请安去了么。

适才小人瞧着汉王是从右太和门进来的,应该才从坤宁殿出来。

皇帝撑着脑袋,让他进来吧。

是。

儒雅随和的少年沉稳的迈入文德殿,臣卫宗仁,恭请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