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章(1 / 2)

江三言原本还算欣喜的心逐渐沉重,她原以为钱府只是随便准备一下,顶多有两斤肉和几封糖果子。回来的路上虽然也觉得包袱有些沉,却没想到里面还放了银子。

她觉得自己那可怜的自尊心又被击中了一下,几乎是下意识地,江三言拿起包袱里的两锭银子想送回钱府。

姐,你去哪。江小丫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她看着姐姐的脸色和动作,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江三言手里的那两锭银子,仿佛不看紧一点,银子就会跑了一样。

江三言原本坚定的脚步就迟疑了下来,她自问帮钱府整理那些账本是没出什么力的,反而是自己因此大大提高了算学方面的能力。

普通的年礼也就算了,但银子是万万不能收的,哪怕是前世没钱治病而亡,哪怕是今生已放下了许多自诩读书人的固执,但无功不受禄,做人一定要有原则。

小丫,这钱不是我们的,是别人看咱们可怜才塞进来的,你要知道这些肉和盐已经很贵重了,我们不能贪得无厌。所以姐姐要把银子还回去,感谢人家的好意。

可是我们都收了这些肉和盐了,为什么不收银子,咱们不是也收了张奶奶的丸子吗,收多收少都是收,姐姐你教过我的,只要把别人的恩情记住,以后有机会尽力去报答他们就行了。

江小丫走过来,双手抱住姐姐的胳膊,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一锭要有十两了吧。姐姐被县学赶了出来,以后考科举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这两锭银子可能就是她们姐妹俩的嫁妆了,所以要感谢那个塞银子的好心人,但还是一定不能还的。

江三言在心底浅叹一口气道:小丫,道理不是这样讲的。

江小丫疯狂摇头:我不管,要还就还你那十两,还有十两是我的,我不还,我以后报答他们不行吗。

江三言沉沉地又在心底叹了叹道:那如果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去报答他们呢?

江小丫抬头,一脸的诚挚地道:那我就天天烧香拜佛,让佛祖保佑他们这些好心人,反正我就是不还。说完,心底却忍不住一阵发虚。

小丫,听话,别人帮我们是情分,我们报答他们却是本分,但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本分去裹挟别人的情分,你什么都没付出,就白得二十两银子,难道不受之有愧吗?江三言耐着性子,她隐隐觉得江小丫的一些想法是不太对的,今后还要想办法引导。

就这一次,姐,我们就收下吧。江小丫抱紧姐姐的胳膊恳求着,她现在什么都听不见,满心满眼就一个念头,把银子留下,至少要留下自己的十两做嫁妆。

江三言把银子放到桌上,然后双手扶住江小丫的肩,严肃道:那你告诉我,你要你的十两银子做什么,不对,这二十两银子都不是我们的,你以后不许这样想。

江小丫低头,半晌没吭声,怎么也说不出要留下来给自己做嫁妆的话,她心里莫名一酸,顿觉委屈,回身跑到床上,一头扎进被子里小声哭了起来。

江三言心里也不好受,她不知道该怎么哄劝妹妹,想着江小丫才九岁,还是小孩子,兴许就闹这么一会。

她把肉拿出来煮熟,然后在外面抹了一层盐,再放进陶罐里密封好,收拾好之后,看了眼不知何时没了动静的江小丫,趁着天色还早便怀揣着银子去了钱府。到了钱府门口,就看见两辆马车并排停在那,李铢正从其中一辆马车上下来。

李铢下了马车便看到了自己的弟子,她边整理衣袖边问到:三言怎么回来了,为师明日就回京了,明年秋天才回来,你今后就不要来钱府寻我了。

江三言恭敬地行了个礼,然后讷讷几声才道明来意:学生实在是受之有愧,所以特来将银子归还。

李铢闻言偏头看了眼旁边的马车,而后朗声道:迂腐,你既然决定明年就下场,那做保的银子可有?好的笔墨可有,得体的衣物可有?难不成努力了这么久,最后要摔倒在这些小事上,你给钱府整理了那么多账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区区二十两怎么有愧了?

江三言敛了眉,执意道:可君子不食。

谁知道话刚出口就被李铢打断了:什么食不食的,难不成你想说为师不是君子,为师的年礼里边放了百两纹银,照样收得心安理得,偏你不识好歹,赶紧回去。

江三言顿了一下,又道:学生不敢,可是若不还回去,学生寝食难安,所以。

榆木疙瘩,别在这杵着了,回去好好读书,以后考个举人,把你名下可以免赋税的田地都挂上钱府的,就当是两厢抵了,这样一来占便宜的就成钱府了,你说对不对,钱大小姐。

李铢转头,看向一旁的马车,就听到里面回答道:不错,先生所言甚合我意。

江三言这才知道,旁边那马车里坐着的是钱家大小姐,她莫名地有些手足无措,也就忽略了这声音有些熟悉,和马车边曾经见过一面的霜儿。

她看了眼李铢又看了看马车,最终应了下来。回到家里才反应过来,万一考不中举人呢,那岂不是和妹妹的求神拜佛是一样的道理,都是空话。不过事已至此,人家钱大小姐发了话,自己又应下了,也只能拼尽全力的考了。

这边,看着江三言走远,霜儿才掀开车帘扶自家小姐下来,一旁的李铢难得调笑两句:钱大小姐,可别忘了在李某的年礼里面放上百两纹银。

钱小乔轻笑,半分也不恼,她看向那远去的背影,笑着应道:百两怎够,小女子当备上厚礼,省得先生回了京城就不舍得回来了。

李铢笑了笑,脸上闪过一丝落寞道:明年县试,我应该会赶回来,毕竟就这一个弟子,希望她能带给我惊喜。

※※※※※※※※※※※※※※※※※※※※

这一章是补昨天的,今天的份马上更~

10

百钺二十三年,江三言与江小丫过了一个满足的新年。

春节刚过,钱府派人到江家村给江三言送了两箱书,言明乃是李铢走前所交代,只要潜心研读,待到秋天参加县试会更有把握。

江三言拜谢一番,在心底更加感激自己的恩师,她把书整理了一下,其中很多都标了注释,更有一些是手写体,但看着不太像李铢的字。

应该是先生的朋友,或是看过这些书的人所写吧,她如是想。如此一来倒方便了自己,遇到不懂的看注释就可以了。

因为没有什么亲戚,只有一个大伯还不稀罕她们送年礼,江三言干脆就闭门读书,少了不必要的人情往来倒也清净。

正月里刚过去,她看了眼依旧只顾和小伙伴玩耍的江小丫,想着待县试过后就要抽时间好好教导一下妹妹了,哪怕没有兴趣读书,也是要多识些字的。

江三言回想着百钺二十三年的县试考题,能默下来五成左右。墨义和帖经虽然记不起一些详细的问题了,但大致能找到考核的方向,用心一些应该没有问题。

难就难在她虽然记得策问和诗赋的题目,但自己却写不出满意的来。幸好李铢差人送来的书类目齐全,能找到相似立意的文章和诗赋,这样一来多总结总结这些名作的经验,然后自己再勤加练习,到时候应该能回答的尚可吧。

这日一早,江三言正在练习写赋,就听到外面院子里有人说话,她走出去一看,就见大伯母领着一个富贵相的胖老太太走进院子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