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8章(1 / 2)

暂且停下。刘备站在山巅的高处,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容不迫地指挥调度,夷陵易守难攻,如今天气大寒,我们暂且与之相持,等到开春再一举拿下!

是!

一声令下。

五万大军背靠着斗折蛇行的山脉,暂且在夷陵停下了脚步。

为避水上交战,蜀军此番以陆军居多,大军离开蜀界已有七百里,为了保证军资的供应、不被吴军切断后路,刘备沿途设置了几十个营寨,准备与吴军耗过这个冬天。

回首看去,从巫峡至夷陵,数百里大军绵延不绝,如堤上长长的蚁穴,深深扎在吴境长江的一岸。

我说,你要不假戏真做,就投了我们蜀吧。麋家的小将军不仅不感疲乏,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地绕在李隐舟背后,你救了太子与伯松,丞相不会亏待你,至于陛下嘛他可是天下仁义的表率,可不会恩将仇报。

少年的声音颇戏谑,还有点欠欠的。

即便是提点规劝的一番好意,也多少带点胜者落井下石的促狭。

不必了。

李隐舟婉拒他的建议,迎着长风回看蒙雪的夷陵城,微微皱眉。

右膝下的旧伤在湿冷的天气中发作起来,也同样是那道旧日伤疤,印刻在他全身最坚.硬的一块骨上,使他对身后数万的兵戈毫无畏惧。

凛冽的朔风在江心掀起狂澜,他平静地搭着眼帘,只道:胜负还不一定。

同样森寒的冷气侵袭着千里之外的武昌,吹面的寒风刀子般割着皮肉,令人不由彻骨地战栗。

为迎击蜀军,指挥的中心也从靠魏的石头城建业转移到了长江防线中段的武昌。

冰封雪掩的寂寒天气未能阻碍一众焦急的谏言。

陛下,陆伯言防守失利,竟让敌军一路进了七百里,臣以为,该撤其都督,再择良将!

夷陵背后便是江陵,我们决不能再失去江陵了啊!

末将愿请命,死守夷陵!

末将也愿!

陆逊虽有协战吕蒙的奇功,但尚缺可排众议的资历,如今防线一再失守,本就不大服气的文臣武将如何还能坐稳家中,眼睁睁看着苦心筹谋打下的江陵再度落入刘备手中?

孙权微拧着的眉上结一层细细的霜花,冷肃的眼垂看夷陵来的军报,片刻不言。

字体持正端庄,纹丝不乱,是陆逊的手笔。

函中细说了前线战况,并请武昌行船补给军粮,要与蜀军持久相耗。

他要的,却并不只是一个冬天的粮食。数十仓,加上巫县一地撤军时带走的和夷陵重地存有的军粮,足够消耗到明年夏秋。

此前二人已合议过针对蜀军的方案,但历今秋至明年中,长达一年的跨度将极大地消耗军备。如今北原也在作壁上观,准备随手张开虎口偷食残局,这一仗若赢了倒也罢了,一旦输了

大雪遮蔽了天日。

而臣下五内俱焚的心情,也在簌簌的落雪中渐渐封冻起来,至有性情狷介者,已大无畏地冷笑出声。

陛下若执意任用亲信,不辨忠良,臣亦无话可说。臣只恨生不逢周郎鲁公,未效吕蒙将军,如今竟要以一介书生马首是瞻,难道我泱泱吴地找不出第二个将才了吗?可笑,可叹!

空阔的大厅内一时只回荡着锵然冷笑之声。

啪!

笑音散去的瞬时,一柄长剑已掷在他的面前。孙权勾起一抹肃杀的笑,眼神却是平静至森然:你有死志,孤不拦着你。

言下之意,真那么怀念故几位都督,不妨即刻自刎以表忠心!

吴主一贯阴狠冷厉,说出来的话可没有做不到的。

霎时间只闻风雪扑扑,一刻前鼎沸的人声瞬间便死寂如潭,谁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触孙权的霉头。

但同时,在场诸臣的心中也难免起了嘀咕:这陆伯言毕竟是陛下亲手甄选出来的都督,不服他便是不服陛下,这事只怕是难成了。

难道只能坐看兵败夷陵?

悄然交织的眼神中,却见一人脱列而出,端然拱手道:请问陛下,前线军报,所求为何?

终于有人着眼正事,孙权深纳口气,冷道:求粮。

众人循声望去,见那枯瘦的老人站在文臣之首,一身青灰的大氅加身,不着朝服,朴素得不像该有的品阶与地位。但即便如此,投向他的目光也依然不乏敬畏与尊重。

张昭年事太高,双眼已然不济,而今丞相位上的是老臣顾雍。

顾雍听孙权简明带过函中内容,倒不为这陆伯言的为难人的要求所惊愕,寡淡的表情纹丝不变,只道:前线求粮,没有不给的道理。

短短一语,迅速又引起低声的议论。

这一回大家倒是学乖了,谁也不敢明面触孙权的不快,只拐弯抹角地问:那么从何处征粮,谁又去送呢?

顾雍不卑不亢地迎着四面八方质疑的目光,简短明了地答道:海昌粮厚,可暂供夷陵,至于运粮一事,老夫已有了人选。

第153章 第 153 章

所有人都知道顾雍一贯寡言少语, 谁也没料到他竟主动与主公攀谈,并且罕见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甚至足足说了二十二个字!

周遭望向他的目光一时惊讶极了,而稍老道的, 已听出了其中的门道:海昌作为吴第一座也是当初唯一的屯田郡,粮产丰饶远胜吴中其他郡县, 而这独一份的优势可不仅仅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更得益于海昌的县衙门数年督促, 教化一方。